关灯
护眼
字体:

喜上眉头(162)

秦云尚看在眼里,怕是怕的,是因要见一条性命即将消陨。可若谈心软,却半分没有。

她不会蠢到去可怜一个几番想要杀她的人。

于瑾被沉入了林后的湖泊中。

夜晚寂静,人被投入平静幽深的湖水中,竟连水花都没激起太多,便直直地往下坠去。

秦家人谨慎地清理了痕迹之后,很快离开了此处。

“姑娘,咱们不走吗?”湖边,一阵夜风吹来,阿荔打了寒噤。

“再等等。”张眉寿盯着已经恢复了平静的湖面。

她得确定人死透了才能放心。

一旁的棉花觉得这一幕实在诡异。

年幼的三姑娘盯着方才那人被沉下去的方向,一副一旦发现人没死,就要立即上前补两刀的架势。

究竟什么仇什么怨啊!

“姑娘,要不然……让棉花游过去瞧瞧?”阿荔小声地提议道。

棉花听得汗毛一立,转脸看向阿荔。

“你怎么不去?”他脱口问道。

阿荔瞪大了眼睛。

懂不懂怜香惜玉!

“我不会泅水!”她气呼呼地说道。

“不会泅水当什么大丫鬟……”

阿荔一口血梗在嗓口。

谁说一定要会泅水才能当大丫鬟?

还有,他脸上那种鄙夷的神色是怎么回事啊喂!

“你也未必就泅得很好!”

棉花呵呵一笑。

激将法。

幼稚。

但有用!

他一个猛子扎进了湖中。

阿荔与张眉寿瞠目结舌地看着他如鱼儿入水般的姿态。

“……”

棉花大约在水中探了一盏茶的功夫,方才上岸。

“姑娘,人已死透了。”他拧着身上的水,笃定地说道。

湖中水流缓慢,尸身又绑着沉重的石块,并没能漂得太远。

张眉寿松了口气。

方谨死了。

在那些恶事做尽之前,早早地死了。

死在了他前世欠下了一条性命的秦家人的手里。

上一世祸国殃民的大奸大恶之人,这一世却以这般无声无息的方式死去了——正如上一世的秦家小姐一般无二的死法。

而深究这一切的变故起源,却是因她当初顺手之下救了秦家小姐性命。

这感觉仿佛冥冥之中自有轮回注定一般。

张眉寿三人离开了湖畔。

待正要走出后山之时,棉花却忽然警惕地道:“姑娘,似乎有人在跟着我们。”

张眉寿心底一紧。

第121章 要见她

几人停下了脚步。

棉花谨慎地护在张眉寿身侧。

渐渐有脚步声入耳,不疾不徐,是鞋底踩踏在落叶上的声响。

既已如此不遮掩,对方显然是要露面了。

张眉寿看着脚步声传来的方向,心底暗暗猜测——棉花既说对方一直在暗中跟随,想来便不会是寻常偶遇。

“阿荔,点灯。”

她低声说道。

四周漆黑,又处城外荒芜后山,此情此景下,阿荔到底有些紧张,摸了半天才摸出火折子,将一直提在手中的风灯点亮。

夜色被驱散些,一片影影绰绰的火光中,那人影终于显现。

阿荔和棉花一左一右护在张眉寿身侧。

看着现在视线中的那抹白影,张眉寿悄然捏紧了手中的玉瓶。

对方却轻念了一声“阿弥陀佛”。

原是个和尚。

紧绷着的阿荔松了口气。

听着像是个年轻的和尚,想来应是这大永昌寺里的僧人。

张眉寿却半点不曾放松警惕,反而疑窦丛生。

年轻的僧人独自一人出现在几乎无人踏足的后山,且显然已在暗中跟随他们已久,却至此时方才现身,未免透着异样。

她一时未开口,只等着对方说明意图。

棉花也仍是一副防备的姿态。

同是习武之人,他从对方的脚步声便可听出此人身手不凡——且先前他迟迟才发现对方在暗中跟随,却不曾留意到此人是何时接近的……是以,他一时摸不清此人真正深浅。

“女施主。”

年轻的僧人朝着张眉寿双手合十行了佛礼。

张眉寿微微垂首,无声回礼。

僧人声音平缓温和:“师傅命小僧请女施主入寺一叙。”

张眉寿并不刻意隐藏意外之色,当即相询道:“不知尊师是哪位高僧?因何要见我?”

“小僧乃大国师继晓座下弟子。”

张眉寿惊诧不已。

继晓要见她?

上一世,她与继晓私下并无值得一提的交集。

这一世为何会出现此等变数?

张眉寿一时想不出答案来,下意识地便要婉拒。

可那僧人却在她开口前说道:“师傅说,今日在关雎园中偶见女施主一面,便觉出女施主极有佛缘,特请女施主前去一见。”

佛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