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宠妻日常(89)
刘邦渐渐从暴怒中平静了下来, 问道:“既然栎阳人人都赔了本,那钱帛到了谁的手里去了?”他目光冷厉,心中已然有了计较。
不管到了谁的手里,杀带头之人, 把钱款追回来, 赈济栎阳,危机可解。
“楚后殷嫱。”萧何深吸了一口气。
“反了!造反了!”刘邦简直气得跳脚, “即刻查封殷氏的商行,黜了殷嫱的名位,叫韩信把人槛送栎阳谢罪!”
萧何已经料到刘邦会暴怒,并不以为怪,他顶着怒气一字一顿道:“陛下,不可。”
“殷嫱不能动。”
刘邦看向他的目光是冰冷的。
韩信是萧何举荐上来的,向来自视甚高的韩信也与萧何关系颇为亲密。萧何在这种关头竟然还替殷嫱说话?!
萧何暗自叹息。解释了他所以为的原因。
据萧何追查,最早掺和兰花的楚王的老部下蓼侯孔藂、费侯陈贺早早地回了老家祭祖,根本不在这场风波里边掺和。而张良则在几月前勒令夫人退出这场闹剧。
他意识到这其中或许会跟殷嫱有莫大的关系。
但对此无能为力。
如今栎阳黔首几近破产,唯有日日用兰花跟殷氏平价抵换,才能勉强维持生计。若此时出面逮捕殷氏之人,救济栎阳的担子就落在了朝廷的头上。
——殷氏约定每日每人能卖出的兰花是有定数的。并不是用钱帛救济人,而是用一种符券,剖为两半,一半派发出去。殷氏乃巨贾,信誉非凡,然而巴蜀擅长路远,大批财帛运送不便,每年都是年终与各商家凭券结算财帛。
“栎阳的粟行大多都是卖殷氏的面子,才允用殷氏的符券交换粟米。若殷氏被抓,查抄不到足够的粮秣不说,与殷氏交好的商家必定人人自危,必不敢再与殷氏交易,栎阳必然动荡。”
“况且楚王爱重伯殷,伯殷如今还生了他的长女,谁知道此事后面是否有他的意思?陛下要杀殷氏,打草惊蛇,不管他愿不愿意把殷嫱交出来,殷氏伏诛,则韩信心中必生怨。”
萧何冷静道:“故臣以为,要诛殷氏,先诛韩信。殷氏死,韩信若反,无人能制。韩信死,殷氏不过是无根浮萍,手到擒来。”
他朝着刘邦长揖:“请陛下更虑之。”
刘邦悚然而惊。
韩信若反——
他暗自咽了咽唾沫,对比此事,殷伯盈耍的那些小手段算的了什么?
他打量了萧何许久,这位已经不年轻的丞相面色冰冷,他从容不迫地为自己分析着利弊,就像当初,为他举荐韩信一样:“至如信者,国士无双。陛下欲要东出,必用此人。”
没有丝毫的感情夹杂在里面,冷冰冰地陈述着利弊。韩信是他举荐之人,他说要诛,尚且不手软……
刘邦心思百转,最终把这个念头掐灭在了脑中。如今,异姓王才是心腹之患。
韩信是心腹之患里的心腹之患。
“朕听人说,楚王韩信,私藏甲兵,意欲谋反,诸卿怎么看?”
下了朝,刘邦召集一批丰沛的老兄弟问此事。
周勃义愤填膺道:“马上发兵收拾那竖子!”
刘邦又问:“谁愿出兵?”
周勃慷慨激昂道:“臣愿领二十万踏平楚国!”
大舅兄吕泽也给面子道:“臣愿往。”
灌婴也道:“臣愿往。”
郦商的兄长郦食其因韩信攻齐而死,对韩信素有怨怼,韩信位高权重,因而不得不把仇恨压在心底。
他也道:“臣愿往。”
刘邦的目光落在曹参身上。跟过韩信的骁将曹参、傅宽、樊哙等跟锯了嘴的葫芦似的,根本不往前边凑。
就凭他们,能赢得了韩信?刘邦沉默到怀疑人生。
张良如今不理朝政,刘邦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陈平。找陈平来说了今日众将的意思。
他拱手问道:“陛下,有其他人知道此人上书么?”
刘邦道:“不知。”
陈平又道:“韩信知道么?”
刘邦道:“不知。”
陈平松了口气。
他点了点头:“如今陛下的精兵能比得上楚国的么?”
刘邦泄气:“不能。”
“陛下的将领用兵能比得过韩信吗?”陈平说得很委婉,但意思很明确——
恕我直言,陛下的将领,都是垃圾。
刘邦仿佛被一桶冰水从头到脚浇了个透。他一个激灵,拽着陈平的衣袖,仓皇道:“为之奈何?”
陈平沉吟:“项王以薨,对韩信只能智取,不能力敌。”
却说楚国,殷嫱平安产下一女。殷嫱前世所生是个男孩,这一世不知怎么的竟变了,不禁略有些遗憾。
韩信不明就里,反倒抱着女儿来劝她:“我倒喜欢女儿,明日就把吴县给她做食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