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县政委觉得就这点而言争论不过章副市长这个不要脸的老家伙,所以干脆就怎么加大生产力度,尽快制造这种简易又造价低廉的人工降雨设备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反而把最重要,缺一不可的催化云层雾气凝结成水的催化剂给忘了。
李子健倒是记得,所以他戳了戳貌似在闭目养神的季言之:“季哥呢,你说他们这些当官的可真是……”
季言之微微睁眼,清冷的眸光一如既往:“你爸,你姑父也是当官的,应该明白当官的人心中最在乎的是什么?”
当官的心里最在乎什么,无非就是政绩。
李子健肯定清楚,但正因为清楚,所以他才这么无奈。
这种利民的事不管怎么争,都是政绩,所以现在最该干的不是一起使劲努力弄出更多的低廉简易版的人工降雨设备吗。李子健摇头,干脆学着季言之的样儿,闭目假寐起来。
六零年代,官员大多都是干实事的,即使为了更好的政绩你来我往的互相过招,但争论几天都没有什么结果(互相不让)的情况下,到底还是一起使劲、拧成了一股麻绳,开始亲身上阵督促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这种低廉简易,也好造作的人工降雨设备,配合着季言之这个化工学得非常好的全能大佬配备的催化剂,开始在安宁县全面使用,进而慢慢从安宁县城扩散至整个东北三省,慢慢从北到南,慢慢扩散到了全国……
可以说在全国人民上下一心的努力下,这场轰轰烈烈向‘老天爷对抗,争夺救命雨’的‘活动’完美落下帷幕,临近种植冬小麦的时节,全国大部分的地区已经恢复了绿色,特别是红星生产大队重新恢复了炊烟袅袅升起,欢歌笑语的世外桃源的景象。
鸟儿从大山里飞出,绿树轻舞,村道上来来回回走动的人不少都带着和熙的笑容。他们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开始忙碌于田地间,偶尔停下来歇息闲聊,话里话外都是对季言之等人的感激。
可以说从安宁县城扩散到全国范围内的人工降雨,让季言之等人一下子‘混吃等死’‘抢占老百姓资源’的下乡知青,变成了受人尊敬的特级知识分子,当然了那群混吃等死不算还喜欢闹事的知青们地位还是没变,依然是红星生产大队的社员们看一眼都嫌扎眼的存在……
※※※※※※※※※※※※※※※※※※※※
更新o(* ̄︶ ̄*)o,下个故事出狱后女儿被拐卖了!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青春离歌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77章 第二十二个故事
红星生产大队的知青们, 是1957年来第一批,也就是季言之他们那批知青。1958年来了第二批,连同那个断腿送回城医治的赵贱贱共有六名知青。。。
1959也来了七名知青,不过因为1959年已经开始出现全国性的大旱, 所以到了1960年,是没有知青下乡的。而且因为除季言之他们那批最老资格的知青们还算勤快肯干,知道主动融入乡下生活, 而以后来了知青们不管男女都是那种喜欢挑事的刺头儿,一会儿因为干活和农村人一样,叫嚣队上的人排挤、欺负下乡知青,一会儿又因为按照他们劳动所得的工分分的粮食太少, 吵闹说队上的人想饿死他们。。。
总之就连当初季言之凭借着自己的本事跟着队里的人进山打猎, 未来的家属凭借这点,比没参与狩猎活动的人家多分了百来斤的野味儿,后来的知青们也要闹。。。
要知道章晴晴的那脾气, 肯定不会纵着他们啊, 所以就凭借自己怼遍厂院、大院儿无敌手的怼人功力,将眼气却不干人事的后来知青们怼得怀疑人生,估计这也是赵贱贱暗中盯着季言之那破烂的茅草屋外边打转转的缘由……
而这回季言之他们搞出了简易、造价低廉的人工降雨设备, 一跃成了特级知识分子,受人尊敬不说, 就和他们一向走得近, 嫁给了当地人, 即将面临随军问题的童瑶也受益匪浅, 他们就更有酸言酸语了,甚至很搞笑的还想去最近新兴的革委会去告季言之他们,说他们搞小团体,排挤、欺压后来下乡插队的知识青年。。。
说李子健这人八面玲珑,滑不溜秋可不是假话,虽说他在相熟人面前特别像蠢萌的二哈,但他的能力却是杠杠的,人脉也是杠杠的。这不,刺头儿的知青前脚刚嘀咕完,后脚话儿就传到了李子健的耳朵里。。。
李子健气笑了,很不客气的当着小伙伴儿的面吐槽道:“整天怨天尤人,嫉妒别人比自己过得好,也不想想自己付出了什么,别人又付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