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同人)快穿之炮灰男的逆袭(882)

抱着这样的念头,周皇后倒是从真正意义上安分起来。她安安静静的窝在坤宁宫养胎,轻易不外出,即使偶尔听闻田贵妃多次给季言之送补肾靓汤,也是没什么反应。

周皇后如此,季言之自然是很满意的。

如果崇祯只有一个女人,季言之会试着接受,并好好的对待她。但问题是数量不下于十的女人们啊,接受哪个好?季言之本身有心理洁癖的缘故,他是根本没想过接收崇祯给他留下的,关于女人这方面的‘遗产’。

所以很现实的问题,不管是谁处于皇后的位置,都注定得不到季言之的真心相待。而之所以周皇后连尊重都没有从季言之这儿得到,享受的待遇完完全全是因为腹中的骨肉外,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就是季言之所说的几点——毕竟大男子主义者,特别是身为一国之君,真的很忌讳后宫女人私下与前朝大臣有联系。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银@染 20瓶;糯米丸子、熙熙 10瓶;Karlozrahl 5瓶;琴@琴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51章 第三十四个故事

崇祯元年七月, 因为季言之提前布防和无所不用其极的筹集粮草,并率先供应军队的缘故,历史上七月之后发生的蓟镇兵变和宁远兵变并没有发生。不过在小冰川时期的严重影响下,那冲毁了嘉兴、滨海, 甚至山阴、会稽、箫山、上虞等地的特大海啸依然如期到来。

接到沿海各地相继传来的噩耗,季言之只觉得心塞极了……

重新建设需要银子,安置灾民赈济需要粮食……

银子的话……想到屡屡‘帮助’女真一族崛起的晋商们, 季言之觉得是时候拿他们开刀了。

至于粮食, 路有冻死骨,富户却有余粮喂耗子,多抄几个为富不仁、趁机哄抬市价的商贾大户不就来了嘛。

已经被国库无存银, 到处都要粮,天气还贼他妈冷的现况差点逼疯,季言之觉得自己已经深刻的领悟到了‘杀富济贫’的精髓, 就算因此背上一个喜欢抄家的暴君之名又如何, 历史上的崇祯认真说起来算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还不是毁誉参半, 名声比隋炀帝之类的亡国君也好不了哪儿去!

所以吧,秉承着劳资不好过, 你们也不想过安稳日子的原则, 大家一起来为普天黎民生活得更好做出努力吧……

季言之阴恻恻的笑了笑,随即吩咐他可爱的锦衣卫们去收集山西商人们(也就是晋商), 以物资资助关外女真、蒙古各部落, 通敌卖国的罪名。

明代的沈思孝曾在《晋录》里描述, 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意思是说晋商们富甲天下,身家没有个几十万两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算个富人。

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说季言之随便抄几个家,就能让全国人民接下来还会有的灾害中过得更好一点。

可别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话,依着季言之的手段,晋商们还翻不出什么大风浪来。古代皇权至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都有,何况季言之抄家是有凭有据呢,季言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介意把他们犯的罪广而告之天下。

锦衣卫齐齐出动,很迅速的就把晋商们的一举一动调查得一清二楚。这不是锦衣卫太厉害的缘故,即使锦衣卫们真的很强大,而是因为有晋商们自建的商业会馆的存在,晋商们大多没有避忌与关外女真、蒙古等部落之间的交易往来。

可以说历史上的晋商真的为了利益什么都不顾了,先是粮食布匹,后来的铁器和原铁,再后来甚至连火器都偷偷运往关外,交易给女真。

前者只交易粮食,季言之或许还能够网开一面,不对晋商们赶尽杀绝。但是涉及到武器交易,那就真的触动到季言之的那根敏感神经了。

军火走私在后世的确赚钱,单看在二战时间,四处贩卖武器从而速度崛起,成为后世数一数二强国的M国就知道了。后世都是如此,更别说还处于冷兵器时期的古代了……

成为崇祯的一开始,季言之早就下定决心,在他努力扛过小冰川时期带来的恶劣气候的前期,要把一切不利于因素都扼杀在摇篮里,所以他决定不会容忍身为大明人,却为了他妈的私利,就把国家的利益给卖了的存在……

“将他们的罪名广而告之天下。”火大的季言之在朝堂之上,气势迫人的道:“国自有法度,既然他们干了如此忘了祖宗的事,朕也不必为他们遮掩,呵,朕定要这群通敌卖国的商贾全部遗臭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