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夫郎(99)

吃了朝食,李信听说要去河边野炊,连正宝贝的西游书稿都放下了。

贺林轩肩上坐着诺儿,一手提着野炊要吃的野兔和野鸡。李文斌拿着风筝,李信则拿着钓鱼的鱼竿。

身后跟随的仆人要帮忙拿他们都不肯,很有一家人出门郊游的气氛。

到了地方,贺林轩也没把儿子放下来,耐心地教家奴该怎么清理这十亩地。

等他们上手了,贺林轩将三十人分出三组,点了小组长负责,就不再盯着。

他则带着夫郎儿子还有小侄子在河岸逛了逛,选了一处平坦少石的地方,开始教他们放风筝。

这里并没有风筝或是纸鸢一类的玩具,待看到风筝高高飞起的时候,不说两个孩子,连李文斌都吃惊地睁大眼睛。

清理乱石的奴役们难免也被吸引了注意力,还是小组长身负重任,警醒着,不许他们分心。

“看什么看!赶紧干活,都不想你们儿子孙子脱籍了?”

听他这么说,家奴们哪里顾得上新奇玩意儿。

什么都没有脱奴籍实在!

李文斌运动神经发达,和当初学游泳一样,他这次也很快就学会了。

他玩得高兴,诺儿和李信都跟在他身边跑,眼巴巴地看着。

过了三回,李信就忍不住说:“阿叔,该我和诺儿玩啦。”

诺儿早就朝他阿父比划,奈何他阿父就惯着他阿爹,根本不提醒他抢了小孩的玩具。

李文斌这才收住心,赶紧和贺林轩一起把风筝收回来。

贺林轩看他还没玩够,趁着收风筝环抱住他,低笑着说:“晚上我再做两个,再不许他们和你抢了。”

李文斌瞪他一眼,这是安慰他,还是取笑他呢?

贺林轩忍俊不禁,等收起风筝就和他说:“勉之,你来教他们,我去钓鱼。”

李文斌来了干劲,接过风筝教孩子们。

贺林轩在旁边看了一会儿,见他教得像模像样的,就不再插手,只交代他们别光顾着看天上,也要注意脚下,别摔倒了。

三人都点头。

贺林轩见他们没心思听自己说话,上前把诺儿抱起来,又拍拍李信的头,严肃地重申安全问题。

见他们乖乖受教,这才罢了。

李文斌也说:“这河水可不比山上的湖水,你自己小心点。”

贺林轩当然没有不答应。

钓鱼的时候,他偶尔留意仆人们工作的情况,又时不时去看李文斌三人,鱼浮有动静才赶紧收起来,一心三用有几回都让鱼挣脱鱼钩跑了。

不过他也不在意,看着夫郎和孩子们追着风筝跑,一路都在笑,脸上也满是笑容。

中午饱餐一顿,诺儿就开始犯困,李信体力不行,早上玩疯了,现在也累得够呛。

只有李文斌还在打那风筝的主意。

贺林轩用小毛毯把儿子裹严实了,抱在怀里哄他睡觉。

看夫郎还看着风筝,不由好笑道:“今天不玩了,等会儿再跑出一身汗,吹着风该着凉的。”

李文斌摸摸肚子,说:“难怪诺儿跟着老黑他们容易减肉,多跑动跑动还是有好处的。”

贺林轩:“……”

怎么都没想到夫郎打的是这个主意,他仿佛已经预见白乎乎的小软肉弃他而去的那一天。

——现在烧掉风筝,还来得及吗?

第48章

贺林轩一家在山水镇住了小半个月, 才回到山里。

走时,四方来贺的围墙已经建好, 矮楼和高楼的结构也架了起来。

该教的都已经交代下去,人手也安排好,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并不需要贺林轩亲自动手。

他只每旬往返山水镇, 监看工程,其他事很放心地交到李文武和王山等人手上。

不过他还是带回两个厨艺天分最好的人,亲自教导他们厨艺。

日后若出师,四楼君子阁就由他二人掌勺。

那正是一对父子。

四十岁的爹和二十一岁的哥儿, 都是苦命人。

那哥儿名叫刘小冬, 出嫁后,在夫家饱受折磨。

日夜辛劳不说, 更因过度劳累接连滑胎,毁了身子骨,不能再孕。

原本就苛待的夫家更不把他当人看,非打即骂。

后来他公爹替儿子物色了一个好生养的, 就鼓动儿子将他卖了换钱。

他阿爹孙氏早年守寡,守着唯一的哥儿长大,自然看不得他受这样的委屈。

寻去说理,他们却说嫁过来的哥儿就是夫家的人,买卖都是他们自家的事。孙氏便是告官,官府也管不着。

这话虽可恶, 却是事实。

无计可施之下,孙氏将自己也卖了,只求死也要和儿子在一处。

满心绝望的两人都没想到,竟会遇上这样的好人家,绝处逢生。

老黑三口子迎上来,绕着贺林轩他们转了一圈,就盯上了两个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