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年代小锦鲤(136)

阿鲤也不懂,道:“要不和酱油一样放吧!”

“那我试试,”也就是景阿奶真宠阿鲤,要是换成别人,景阿奶肯定一巴掌呼过去,说糟蹋粮食了。

不过,景阿奶还是有点舍不得好菜,因此今天晚上,她就做了一桌子素菜。

阿明白天去城里,傍晚回家刚巧遇上吃饭,而还没坐上桌,他就吃惊的问,“哪里来的蚝油?”

景阿奶:???

阿鲤:???

两人异口同声说:“阿明(阿爸)你怎么知道蚝油?”

阿明理所当然的说:“港城那边就喜欢用蚝油做菜,我天天吃,当然清楚。”

阿鲤:感情,这蚝油已经有人做出来了,还挺有名气。

景阿奶则担忧的想,阿鲤捡到的蚝油秘方,不会是这家人流落出来的吧!

听阿明的意思人家应该很有钱,那么要是他们发现阿鲤知道了他家蚝油秘方,会不会来找麻烦?

顾不上香甜的饭菜,景阿奶赶紧把自己的担忧一股脑说出来。

阿明听完了,无所谓的笑着说:“阿娘,你别担心,港城也不是只有一家人会做蚝油,他们不敢找麻烦的。”

“快吃饭吧!蚝油做菜很好吃的。”

阿明率先开动,尝到了今天菜的味道后,阿明发现阿鲤做的蚝油,比他在港城吃过的味道还要好。

再想到阿鲤不仅有蚝油秘方,还有养殖生蚝的办法,阿明就慢慢动了开蚝油厂的想法。

作者有话要说:九连环的伏笔在第二十章,要是忘了的亲们可以去翻翻看

第49章 租渔船

演员听起来挺风光,可一个内地人在港城,其实真的挺难。

很多港城人,只要听见阿明是内地人,就会看低阿明,有的更是把阿明当成了病毒,离他远远的。

这些年,幸好阿明救的老板一直护着阿明,阿明才没遭受太多苦难。

然而,阿明在港城待的真的很不开心,也就是当初内地大集体,回来必须干活,工资还低,养活不了家里人,阿明才不回来。

不过,现在不同了,夏国改革了,以后开厂做生意不再是投机倒把,反而是加快经济发展。

在港城,自己是让人鄙夷的内地人,在家乡,自己却是大受欢迎的能耐人。

两种态度,如果可以选择,阿明当然一百个愿意留在家乡。

即使港城是人人向往的天堂,可接触过它残忍的一面后,阿明清楚了,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外面再好,也比不过他的小渔村。

虽然打定了注意,但是,这么大的事,还是该和家人商量商量。

这不,第二天,趁着父母都在,阿明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

养殖,还是养殖生蚝,景阿奶首先不同意。

“我的傻儿子,你在胡思乱想什么?你以为养殖很容易吗?我们养猪养鸡,才几只一年都能死掉一半,照你说要养几十亩生蚝,要是死一半,那你得亏多少啊?”

全死就更不用说了,血本无归。

景阿爷也抖了抖烟灰,鄙视阿明,“我说你是不是傻,没事养什么生蚝,海里多了去了,你租一条大船,再请几个员工,打回来的生蚝做蚝油他不香吗?”

“而且你自己养还要本钱,去海里捞却是无本的买卖,不选花钱少的,却偏偏选花钱多的,你是不是钱多了烧的慌?”

如今可不是二十一世纪,八十年代,海里的海资源丰富,各种海鲜海货多不胜数,像生蚝这种不太受人青睐的海货,更是泛滥成灾。

面对亲爹恨铁不成钢的眼神,阿明直挠头,“阿爹,要是我真的开蚝油厂,到时一年销量的可不少,光靠捕捞根本不够,我觉得我该做两手准备,一边养殖一边打捞,等海里的生蚝少了,我养殖生蚝肯定也有经验了。”

阿明其实也想不到这点,可港城有先例,现在已经有人开始养殖了,有前车之鉴,他自然要做两手打算。

景阿爷却对阿明的话嗤之以鼻,“不可能,海里的海货取之不尽,怎么会少?”

爹娘不信,阿明只能把自己见到的全部说给他们听,做了半天思想工作他们才同意。

虽然两个老人勉强答应,但景阿爷景阿奶还是担心风险太大,说:“那干脆这样吧!刚开始你少养一点,要是成功了,后面再慢慢增加养殖亩数,要是失败了,咱们就不养了。”

怎么可能不养,他是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的。

不过,爹娘肯定不赞同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他们只会唠唠叨叨,还是暂且保密吧!

阿明是个急性子,商量好了,当天他就去找新的大队长,谈租船的事。

新的大队长是接替秦道国的人,大队长是泥螺弯的村民,以前是小队长,叫孙庆贺,人品挺好一心为民,但真和他接触,阿明却感觉他貌似和自己有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