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盲人摸象(89)

作者: 匿名咸鱼 阅读记录

王檀此时身处公司,周围灯火通明,几个会议室统统满客——李莉华和她的手下正商讨着公关对策;赖黎带着几个人正蹲守第一期节目上线;罗盖接到了一些品牌对于易冉的合作咨询,正和销售们商讨对外资料与话术;还有……

回头看了眼离他最近、没有关死的会议室大门,王檀答道,“内容策划那边在开选题会。这期组完队,下周就该开始有比赛任务了,第一期主题好像定了是偶像什么的。他们里面正在放的,应该是和再下一期比赛题目有关的片子吧。”

“那是小时拍的,你们问他要授权了吗?”齐卫东道。

王檀听他语气严肃,反应了一下,谨慎道,“现在还不知道他们要用这个片子做什么,如果要放在节目里作为商用的话,肯定是会申请授权的。”

“檀哥,”齐卫东仍是不放心,嘱咐道,“小时是个单纯的创作者,很多商业上的事,你这边能帮忙盯着就尽量多出些力吧。”

王檀心道你家小时可牛逼了,砸锅卖铁也能把这公司撑到现在,还需要我盯?

嘴上还是答应了下来。

这章就不分上下发了,不知道太长会不会影响阅读体验之后的章节我看每一章的具体情况再决定怎么发吧~

第38章

《三文鱼历史研究》

《三文鱼历史研究》是苏凡瑜的一部寓言短片,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人造三文鱼是如何成为猪肉的故事。

历史学家来到学校附近的小餐厅吃饭。

坐在他隔壁桌的学生情侣点了一份香煎三文鱼后,其中一人对另一人开玩笑道,“你知道吗?其实三文鱼不是长在猪身上的,而是长在一种鱼身上的,要不然为什么名字里有鱼呢?”

另一人听此言论很是不屑,“老婆饼里有老婆吗?你的生物课老师会被你气死吧。三文鱼最早是猪背脊上的一块肉,因为改刀后的样子与鱼很相似,便被称为三文鱼。”

一旁,小餐厅角落的电视上正放着新闻:“人造肉技术是由乌托邦公司在20XX年开发的革命性技术,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动物的生存环境,也让肉食与血腥的杀戮彻底断绝了关系。很难想象,大家现在常见的里脊肉、三文鱼、肋排等,在以前,都是人类通过养殖、屠宰家猪获得的……”

三文鱼很快做好,由老板亲自端给了隔壁桌。

“这家的三文鱼做得特别好吃,外面怎么都吃不到这个味道呢。”

老板听了夸奖,只是淡淡一笑,“谢谢。”

“有什么可以透露的秘方吗?”

“唔……”老板思索了一下,“其实有很多人来问,但是没有信我的话。其实,三文鱼是一种鱼肉,所以相比爆炒,更适合油煎。”

和其他人一样,这对小情侣也没有相信,但正巧听到的历史学家陷入了思考。

吃完饭,历史学家拉住老板,问,“您为什么说三文鱼是一种鱼呢?”

老板起先很警惕,待历史学家说明身份后,才叹了口气,起身将店门锁上,回头道,“我的家族,祖上是美食家出身。”

这是一个很不乌托邦的故事。

几十年前,乌托邦公司刚成立不久,生产出的第一个产品三文鱼一经问世,便很快因为其色形味肖似真肉而打开了销路。

公司市场部门为了更好地推广产品,找到了餐厅老板的祖辈美食家先生,想让他写一篇产品的推文。美食家尝了一下产品,表示可以做推广,但是会如实地陈述他尝到的事实——“鱼肉有腥味。”

“我们的产品是绝对不含三甲胺的,所以不可能有腥味,您尝错了吧。”公司这样解释。

美食家只相信自己的舌头,依旧固执己见。

由于两边意见不一,合作最终泡了汤。但美食家同意了不在网络上发布任何关于产品的评价。

不久后,他偶然看到了一个同行的讣告,死亡原因是“突发性器官衰竭”。他想着去那人的社交账号下留言哀悼,却在无意中看到了他曾经发表的一条关于乌托邦三文鱼的吐槽——

对于爱吃三文鱼的人来说,可能吃不出来,但产品是真的有腥味。

美食家心里一紧,直觉他的死与这条留言,或者说乌托邦公司有关,便有心留意这样的消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几个月,他竟发现了数起类似死亡事件的发生,但没有一件有警察介入调查,就算有人感到蹊跷,也只会猜测这些人的死亡是由于生活作息不规律导致的。

极度惊恐之下,他没有把这个猜想告诉任何人,将秘密带进了坟墓,只在日记里小心地写道,“食材:乌托邦三文鱼,处理方式:常规鱼类烹煮操作,由于腥味较淡,可减少料酒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