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凉[种田](49)
如果可能的话,他也不是不可能给这些人一些好处,古代重视乡里关系,注重宗族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不然也不会有什么“衣锦还乡”“无言面见江东父老”之类的故事了。如果将来真的有那么一天,他能对这个供他容身一时的地方做些什么,他自然不吝啬那一点的好处,不过若有什么贪得无厌、奸滑狡诈之辈,企图要求更多,他也不会客气就是了。
当然这些都说远了,当务之急,他还是将这凉茶粉推出去,然后好好制作花茶。
等傅居言将凉茶粉全部制好,杨巧容他们那边也弄得差不多了,几人分工合作,杨巧容和王大娘蒸凉糕、煮凉粥,葛正修和王大石并几个孩子负责装杯,配合得井然有序,傅居言从后院回来的时候,杨巧容已经在做中午吃的饭了。
地里摘下来新鲜的青菜,盐炒,搁了一点油星,大米饭,再加上锅里剩下的一点凉粥,就是他们今天要吃的饭了。傅居言看了一眼就觉得下不去口,他不是无肉不欢的口味,但这么清淡的水炒菜,又没有他空间里的那些好吃,他对着一大盘菜,觉得就着他们吃下手里的这一大碗米饭有些困难,他连忙叫住要给葛正修盛饭的杨巧容,把手里的米饭推给葛正修,自己端了碗凉粥,“大嫂,我吃这个就够了。”
杨巧容不赞同的摇了摇头,“那点东西哪里吃得饱?锅里饭食多着呢,够你们吃!”
只有葛正修看出了他眼里的不情愿,又给他拿了几块个凉糕,说道:“他吃得少,大嫂不用管他。”
杨巧容只好放下了手里的空碗,还是满脸的不赞同,吃得这样少,身子骨又这样弱,这以后生育……二弟有点太惯着言哥儿了,由着他胡来。
傅居言挑了挑眉,意外葛正修说出这样的话来,歪头瞥了眼男人一本正经的表情,认真的?
哼哼,他可没说他吃得少……
众人吃过了午饭,在傅居言的强烈要求下,有了所谓的‘午休’,一觉醒来,已经是申时了。
于平正好来找葛正修,原来是他之前在里正处买的地已经有土地司的人过来丈量了,要他去交接手续。傅居言顿时笑着给于平塞了一包凉糕,“于平哥,麻烦你跑一趟,这是我们这几天琢磨的一样糕点,你先尝尝。”
于平听了,惊讶道:“糕点?”
这个世界的甜点都贵,尤其是糕点,平常农家哪里吃得起这么精贵的东西?
但傅居言却说这是他自己做出来的,于平能不惊讶吗?王大石住在他们家,又每天来他家里借牛车,他也是听到了一点风声,知道是几家人制成了两样小吃食打算到县上去卖,也不以为意,以为是什么豆类、面饼之类的东西,他本来还担心,人家县里那些人,能看得上农家里的这点东西吗?
没想到傅居言他们居然做的是糕点!
于平尝也没尝,赶忙推辞,“这不行!哪能要这些东西呢?你们还是拿到县上去卖吧。”这么精贵的东西,哪能是他能吃得起的。正修他们能花大银钱,有这魄力做出来,他想想就肉痛。
捂着手里这一小包糕点,像是托着一块沉甸甸的银子,于平想也没想就还给了傅居言,他这几口下去,得吃掉多少银子?
傅居言硬是要给他,“县上卖的多着呢,不差这点儿,于平哥这就不痛快了,当初我们借钱的时候你都比这爽快!”
于平哭笑不得,那能比吗?他又没真借给人钱。
“这得多少银子……”他小声嘀咕。
傅居言也不瞒他,“十二文一块。”
于平没听清楚一样,又问了一遍:“多少?”
傅居言似笑非笑,“十二文一块。”
“咕咚”,于平听见了自己咽口水的声音。
第26章
傅居言紧接着又给了他一记重磅,“成本不知道咋算的,一文?”
这里的白面比较贵,不过也就十二三文一斤,一斤白面能做多少凉糕出来,他们昨天好像用了七斤白面?算上糖,嗯,差不多平均一块凉糕一文吧?
他这一文着实吓到于平了,“一,一文?”
如果没有前面那十二文,他还能保持淡定,但这十一文的差距,就是换个人来,也不能不结巴。
傅居言告诉于平是有原因的,他到底不能真的轻易信任他人,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考验,如果于平几个真的像平时表现出来的那样重义气、懂进退,后面的某些事情,他也可以交给他们来做了。
在这里立足,他需要足够的信得过的人手。单凭一个人或几个人,是不能闯出一番天地来的。
“于平哥尝尝这糕点就知道了。”
于平看看旁边一言不发的葛正修,眼神终于放在了那贵死人的糕点上,油纸已经被傅居言打开,摊开的油纸上,码得方方正正的几块糕点绿油油的,不是深绿,而是像春天发芽的嫩树叶的那种翠绿,只是看着,就好像有丝丝凉意冒出来,等他真的吃到嘴里,和王大石他们一样,毫无意外地感到深深的惊异,于平死死的盯着剩下的几块糕点,呼吸都是急促的,急忙看向傅居言,带着求证的眼神,“这,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