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媚骨(322)

  宁嫣然劝他辞职,自己找几个英文好的朋友,开家出版社,像阿蕙说的,翻译些英文教材,肯定有大赚头。

  他倒也心动,只是不知道怎么跟戚海久开口。

  当年若不是戚海久请他做编辑,也许今天他还在家里闲逛,做个逍遥纨绔少爷呢。

  戚海久对他有恩情的。

  看着阿蕙那边忙得有模有样,赵嘉林心里也痒痒的。

  甚至上班的时候,他也没什么精神。

  戚海久的未婚妻欧阳幼睿一直和赵嘉林是一间办公室,看到赵嘉林状态不对劲,就问他到底怎么了。

  赵嘉林又是犹豫了,最终支支吾吾,含混把自己要开出版社的意思,告诉了欧阳幼睿。

  欧阳幼睿当天吃午饭的时候就告诉了戚海久。

  因为赵嘉林说的很隐晦,欧阳幼睿也不敢肯定他就是那个意思,让戚海久找赵嘉林谈谈。

  晚上下班的时候,戚海久请赵嘉林吃晚饭,顺便问他,是不是有其他打算。

  赵嘉林只得硬着头皮,把家里的意思说了一遍。

  戚海久哈哈大笑,拍他的肩膀:“这是好事啊!这些年西洋的教科书真是热门,每个学校都会开几门西方学科,这是个好点子,你应该去做……”

  他很大方,说的也很真诚。

  赵嘉林就更加不好意思了。

  “我这一走,报社这边……”赵嘉林轻咳。

  “人往高处走嘛。”戚海久笑笑,“我把你当朋友,希望你前程似锦,你倘若有其他顾虑,就真的太见外了!”

  第153章报应

  赵嘉林以为,戚海久肯定会不舒服。

  不成想,戚海久表现得很大度,真诚祝福赵嘉林又更好的发展。

  赵嘉林就舒了一口气。

  他回家之后,跟阿蕙大赞戚海久,称赞他为人处事的成熟豁达。

  在这个破碎融合的年代,豁达且目光长远的男人,将来定有一番作为,戚海久天性如此。

  “出版社的事,你早做准备,需要什么就告诉我。”阿蕙笑着说。

  赵嘉林连连点头。可回味过来,又觉得不太对劲,怎么阿蕙的话,像吩咐孩子似的?

  不过,钱还在阿蕙手里,有什么需要还真的要告诉她。

  赵嘉林又平衡了一些。

  大哥的船舶公司,九月底又接了笔生意,去新加坡运橡胶的,运费不菲;还有其他几趟短途生意,一天天忙起来。

  阿蕙的印刷厂已经筹备得差不多,只等机器回国,她倒是空闲,就和宁嫣然帮着赵嘉林出版社的事看公办室、添办公用具,比自己的事还要忙。

  赵嘉林为了出版社的事,专门去了趟东沪,找两个从前在学校就是学报编辑的同学来帮忙。

  家里人都在忙碌。

  大哥却意外接到了一封二哥从北平发来的电报,让大哥给他寄钱。

  他又没钱了。

  从二月开始,他就不停发电报来说,他生活拮据,让大哥汇钱给他。大哥每次给他发电报,都是推诿。

  上次阿蕙出事,大哥也给二哥发了封电报。

  结果,接到的回复还是借钱。

  大哥就把半年来收到的电报总汇一下,让大嫂拿给二嫂。

  已经分家了,倘若二嫂愿意给二哥钱,要从二房的账头上出。

  二嫂不同意,大哥是不会寄钱去北平的。

  二嫂自然不会做主。

  当初分家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了,家里还跟从前一样。一切都是大哥说了算,只是把财产的所有权给二嫂的儿子明尔。

  至于财产的支配,仍是听大哥的。

  烫手的山芋又被抛给了大哥。

  大哥就把这些电报全部烧了。

  至于二哥在北平过得如何,大哥也不想再管了。小四出事,大哥哮喘又犯了一回,发电报给二哥。想让二哥回来帮忙。

  结果,二哥回复电报时只字不问胞妹的案情,只要钱,让大哥伤透了心。

  大哥收到二哥电报的隔天,老太太也收到了一封从北平寄过来的长信。厚厚的写了整整十二页。

  字迹娟秀,是她妹妹姜锦华寄过来的。

  老太太接到信的时候,正好大太太和二太太在她院子里摸牌。

  于是老太太就当着两位儿媳妇的面看信。

  姜锦华字里行间挥洒着悲伤。

  她和赵嘉俊结婚不过半年。她曾经离婚时带在身上的两千多大洋早已挥霍一空,五月份的时候就被房东赶了出去。

  姜锦华卖了首饰,和赵嘉俊租赁破胡同的矮房,挨过了这些日子。

上一篇: 良田千顷 下一篇: 绘天神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