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Sebastian,CW的技术工程师!”
原来他叫Sebastian。
“OK,你来了,所以我们可以开展工作了!你去领一双安全鞋,要一副安全眼镜,还有耳塞。”这位塞先生立刻站了起来。
这就要干活了?林巧珍转过头问罗主任:“能帮我拿一双23.5的安全鞋吗?安全眼镜,还要一副耳塞。”
这个时代,鞋的码子还是用厘米而不是国际标准码。
那个陈经理叫道:“可以啊!你能听懂他说什么!小姑娘,厉害的。老罗去拿鞋子给小姑娘。”
劳防鞋拿来,巧珍换了进去,接过玻璃平光眼镜,巧珍看见房间里有电话转头看向罗主任:“能帮我通知一下我妈吗?”
罗主任一拍脑袋说:“对,对!你们大队的电话号码知道吗?”
“……”巧珍看着他:“罗主任,你开玩笑吧?我刚才让你带着我回家转一圈,你不肯,我直接跟你过来了。现在好了,我妈要急死的呀!”
“小姑娘,你等等,我马上查,马上查。”
说着他开始打电话问:“莲花乡林家村的电话号码有吗?”
又见他拨打电话对着那头说:“是林家村吗?是林永根林书记啊!是这样的……”
听到把话落实了,巧珍戴上眼镜,跟在那个Sebastian后面穿过走廊打开一道门,从铁制楼梯上往下进了车间。陈旧的老厂房里,几个人围绕着一个铁皮壳子,吵吵嚷嚷,他们几个一到,声音静了下来。
Sebastian对着林巧珍说:“跟陆说,他可以开始安装底盘了……”
林巧珍问:“哪位是陆师傅?”
“我!”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师傅站了出来,林巧珍还没有转过神来,已经开始进入了翻译的角色,帮着Sebastian开始翻译。
那个Sebastian一个专业术语接着一个专业术语,林巧珍有些能准确翻译,有些茫然,好在这位态度很好,停下来给她仔细解释,她是个仔细的人,遇到问题必定问清楚,隔行如隔山,除了她开了二十几年对于什么发动机,仪表盘,滤清器,油路,理解起来也还行,其他的结构,她是一窍不通的啊!进展非常缓慢,等到五点下班铃声响起,他们基本上都在讨论,没有开始动手。
陈经理带着一个戴眼镜的中国人过来,问:“怎么样?”
“太专业了,很多我都不懂,没办法说清楚。”林巧珍实话实说。
Sebastian转头跟那个斯文的中国人说了几句德语,具体什么巧珍也不清楚,她对于德语还是停留在你好,再见这么点水平上。
那个斯文的中国人说:“Sebastian说你的英语很好,而且问的很仔细,反应也够快,他觉得你很合适!”
林巧珍转头看向Sebastian,她一句话要问几次才能讲清楚,叫好?他是不是搞错了?
巧珍不知道的是,这个时代的德语翻译稀少,能讲的就是导游的那几句,左拐右拐,要吃小笼包还是生煎馒头?英语这块有,不过开口能很顺畅讲的也不多,而且会开车的更少,她这样的二十多年的老司机,对车子已经有熟识度的那真是凤毛麟角。人家可能连个变速箱挂挡都未必明白。
所以她对于Sebastian和老陆他们来说已经是半专业的了。这一点巧珍还是不自知。
第16章
巧珍等他们谈论之后,悄悄地问罗主任:“罗主任,问一下,现在是不是下班了?等下我怎么回家?我家在乡下,再晚公交车就没有了,再说就算从公交车站到我家还要走两公里小路,我不能天黑之后再回去的。”
那位陈经理转头:“等下我让刘师傅送你回去,另外今天要加班,这个车一定要在11月底之前装出来,否则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我们需要你暂时在这里帮忙做一下翻译,等我们找到新的翻译过来。大概需要个把月的时间,你看行吗?”
“不行的不行的!我明年高考,我现在在复习阶段,而且我本身的基础不好。一个月的时间都放在这里,那我不是完了?”林巧珍怎么着都是把高考放在第一位。
“小林啊!现在是国家需要你,你要服从集体的安排。”
“经理,这个我当然知道,我也是愿意的。可是高考对我的人生来说也很重要……”
“小林,你先过来几天帮忙,我们会尽快联系新的人。我们之前的那个翻译,他母亲检查出来胃癌晚期,又只有他一个儿子,所以我们也不能不近人情。等我们找到合适的,能替代的人,一定尽快让你回去读书。另外,我们跟你们学校商量,帮你安排补你的功课。你看可不可以?”陈经理边上的那个戴眼镜的男人这么说。
巧珍当然知道这个项目的重要性,他们这么说,她也应该配合:“是!我能为这个项目做贡献,我非常高兴,谢谢您的理解!另外,我想问一下,您的德文很好啊!您怎么不来翻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