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啊……不过,这次虽然带回来十三个人,但只有五个壮劳力,三位妇女,够么?”
妇女可以干点做饭和打杂的活儿,但五个壮劳力就想把一个工业区修起来,是不是太慢了?
“没事,先干着吧,毕竟原料要都运过来,还得一段时间。等后续需要人的时候,再想办法。”
司娓娓打算先等运送几吨的原料来了,再开始建提炼炉什么的。
毕竟,这些矿渣,还得拿去朝圩村,让专家们帮忙分析,给出最优方案的。
“嗯,对了,还得带着这些样品再回咱村一趟,要不这次就是你回吧?你都好几个月没回家了,这次正好我在卫星村顶着,你也能多住上几天。”
王大军想了想,点点头,“那也行,我回去住上一个星期吧。”
崔小强举举手,“我要多住一段时间再回村!出来一趟太不容易了,我得浪个够本再说!”
他容易么他,出个村又是恐高,又是怕水,历尽艰难才来到了村外的世界,总得多历练一番,回去编故事,这不是也有灵感么?
司娓娓就看向杨添才,“工坊那边开建起来了,就得小杨多看着了。”
杨添才出村来就是干事业的,拍胸脯道,“没问题!”
崔小强自告奋勇,“我也能帮忙!”
虽然觉得有点不靠谱,但司娓娓也没打击他的积极性。
毕竟这次去应祥县,崔小强的表现,是合格的。
商量好了就开始准备。
第二日,司娓娓和王大军就去实地勘察。
要不说司娓娓的记性好呢,她靠着记忆画出来的规划图,几乎没有什么错漏。
确定了没毛病,两人就去县城衙门,花三十两银子买下了那个荒凉无人的山谷。
地契当天就办好了。
这也是王大军这段时日跟县衙那些小官吏打好了关系的缘故,不然,就算那山谷在官府的记档里的确是荒凉无人,那办事的小吏也得打打官腔,非得去实地查验过无误,这才能按着荒山作价。
但至于小吏什么时候能亲自去实地查验……等着吧,什么时候闲了什么时候办!
而王大军出手大方,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广交人脉,办事效率可不就高了?
顺利拿到地契,司娓娓又派崔小强和杨添才去了一趟应祥县。
亨通脚行开始从上河村源源不断地运送铁渣过来了。
第122章 开拓生意
“车来啦!车来啦!”
骡马拖着大车,晃晃悠悠地出现在村口,早就奉了爹娘之命守在路边的小娃娃,立马撒丫子飞奔回去报信,扯开嗓子大喊大叫。
一群人顿时蜂拥而上。
这干人身上穿得破破烂烂,手里都拎着破木锹,两眼放着精光,争先恐后地围拢了过来,这般吓人场面,搁在头一天,享通脚行的车夫们那定然吓得掉头就跑了,如今已经见怪不怪了。
而是慢悠悠地吆喝两声,“莫急莫急,看车看车!”
因车来车往的多了,从村口通往铁渣山的路也拓宽了,被人垫平了,敞着蓬的一队大车才停到了铁渣山边上,车夫们就一抬屁股,轻松地跳了下来。
大多都自顾自地扯下草料袋,去招呼拉车的骡子。
而那帮围着大车打转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都举着锹,使劲往大车上扬铁渣。
铁渣如暴雨打落,错眼不见就落满了一层。
骡子不安地喷了口气,车夫拍拍老伙计的头,接着喂吃的。
眼光却是斜瞅过去。
这帮子家伙,可是走了运了。
就这不值钱看着碍眼的铁渣子,它居然也能卖钱!
卖钱也就算了,那买主还大发善心,让这伙人干装车的活儿,一车十文钱?
他们大老远把这车铁渣送到地方,运费也才四十文好吧!
可惜他不是这村子的人,不然他也拎把破锹,在这儿装车,一天少说也能装三车,不比运货挣得多?
干瘪老头单村长,乐呵呵地看着村里人干活,身边几个大点的娃子,守着个木桶,拎着瓢倒出一碗碗的水来。
单村长还招呼车夫们喝水,“来来来,大老远的,润润嗓子……这水是从河那边提来的水,不是俺们村里的井水。”
那位司小官人跟他说了,村里这些年得病的多,庄稼也长不好的原因还在水。
虽说浇地用的水太多没办法,但吃的水从河里挑还是能行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心里存下影儿了,这喝了半个多月的河水,村里人都说身子骨比从前有力气些了……
车夫们也不知道这河边的水和村里的水有啥分别,反正要钱的不喝白不喝。
上河村这地方被铁渣子祸祸得是坷碜了些。
但他们走南闯北的,什么坷碜地方没去过,到那山穷水尽时,混了马粪的水也喝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