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娓娓就笑了。
“你想啊,就以咱们现有的对柯大卫的了解来看,这个家伙,是个心里对我国满满仇恨的,你觉得他会把他能记得的技术说出来吗?”
“如果说出来了,岂不是变相为大泰朝的武器进步做了贡献?”
这个逻辑非常强大,林刚居然无言以对。
司娓娓又接着说,“而且现代的热武器技术,尤其是X国,那简直是发展得炉火纯青,又满大街都是,快成了家用电器了……人人会用,这个不稀奇,但越先进,越精密,分类越细,造出来的难度越大,我不信柯大卫能有这个本事。”
术业有专攻,比如说造一个手机,那就得多少专业的人协同合作,别说软件的人对硬件不懂,就是同为硬件,搞存储的也不懂cpu,供应面板的跟摄像头那也是完全不搭界的两个行当。
但武三舅给朝圩村的就又不一样了。
几乎是考虑到村子的资源人力和技术条件,而量身定做的。
不求最先进,只求最适用。
就像那个风车造纸坊一样,效率不行,成品太差,资源又浪费,在现实世界里是没啥大用的。
可在朝圩村,就解决了全村老百姓的手纸问题。
“这么说,就算是柯大卫能回到他的精神母国欧洲,也搞不出多大的花样来,根本不足为惧吗?”
“短时间内应该是的。”
司娓娓笑道,“他一定是想把自己知道的各种技术拿到母国再放出来,所以在大泰朝,他能给权贵们出谋划策的,也就是下毒,暗杀这些上不了台面的东西了。”
第二日,朝圩村终于得到了一份改良版的热武器制造技术。
司娓娓对这份宝贵技术作了大致安排之后,草草地收拾了些东西,坐上船离开了朝圩村。
第141章 何必过年
虽然说司娓娓和王大军两个人,那是无比地信任武三舅那边找来的专家的。
但病人贵为皇妃,她的性命可是跟三皇子政治集团的大局息息相关的。
别说三皇子了,就算是三皇子妃自己,也不见得会相信耿二叔一个乡野大夫拿出来的药方。
这可跟早先救了岑先生一命的药丸不太一样。
那会儿得同样病的不光有岑先生,还有不少普通士兵,三皇子他们,是先给普通士兵们试过了,这才敢给岑先生用的。
而如今三皇子妃的病,可只有她自己得了,并没有能试药的人。
所以说,到了这个时候,就得双管齐下。
王大军去找郑将军,司娓娓进皇子府,把诊疗方案送去给耿二叔。
三皇子府的客院内,正是到了用午饭的时候。
客院里一共住了十五位大夫,这些天以来,有下人定时地将三餐饭给送到客院。
这些大夫有的还是本地的名医,就算是被征召进府,身边也是带着仆人或者徒弟的,这些杂事自然不用亲手去做。
“一天不如一天!”
有人看了领回来的饭菜,忍不住地抱怨起来。
那送饭菜的仆人还没走远,听见这话就站定了,冷笑两声。
“无能庸医,连病都治不好,还敢挑吃捡喝!”
那大夫听得就竖眉瞪眼,想要发作。
旁边一个相熟的大夫悄悄地扯了他一把,他一跺脚,终于忍下不发。
那仆人见状又冷笑两声,这才大摇大摆地走了。
“胡兄,你说说,这不是狗眼看人低吗?难道是我等想要留在这里吃这些残羹冷炙的吗?”
要不是那些人强把他给拘来,他身为应祥县名医,坐在自家家里等着病人上门,好声好气,捧着银子奉上,岂不比在这里对着皇妃的病苦思求解而不得强得多?
“罢了,这里可是皇府,别看那是个下人,宰相门下七品官,咱们这些民间大夫,哪里惹得起?”
劝说的是一位灰黄脸皮,留着山羊胡子的中年大夫,这人正是回春堂的胡大夫。
身为应祥县的名医,他自然也在被征召之列。
耿二叔就住在他们隔壁,这些话自然也被他听得一清二楚。
这个姓胡的挺古怪的,虽说每回都是在劝说,可话里总是带着点阴阳怪气的。
而且更古怪的是,大夫们被拘在这里,虽然有吃有喝,但心情都是焦燥的,只有这个姓胡的,好像胸有成竹,一点也不烦燥似的。
这就有些奇怪了。
而负责送饭的小管事指挥着杂役将推车推到大厨房。
早就有厨房的仆役们上来巴结。
“刘管事,辛苦辛苦,单独给您留的菜就在那边摆着,您尝尝看有什么口味不对的,明儿咱们再换!”
小管事嘴角一扬,脸上显出点得意来。
“倒是你们也受累了。”
走进偏房,果然是一桌上好的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