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若是不知三女序齿,她会把徐婉柔当成徐三姑娘。
三女之中,也就她还像些样子。
而徐婉贞怎么看都有股子骄横劲儿,心思也粗疏,那等婉约纤细的情致,与她这个人完全不在一个调上。
而若以此为凭,再往下想,则前世的那些诗作,大抵、约莫、或许……也不是徐婉贞自己写的,而是……有人捉刀。
捉刀这个词,也是红药从话本子上瞧来的。
那人藏在徐婉贞背后,写得无数佳作,捧起了徐三姑娘的才名,至于那捉刀之人么……
说不得便是徐婉柔。
越是琢磨,红药便越觉着像。
话本子里也写过这样的故事,那大户人家的庶出姑娘,日子并不好过,上有嫡母压着,周遭净是算计,忍气吞声乃是常事,替嫡妹捉刀,想来亦是可能的。
红药兀自在那里胡乱猜测,而另一头,徐婉柔被徐婉贞讽了一句,却是毫无异样,面上的笑容依旧温柔:“三妹妹,皇后娘娘只给了咱们一炷香呢。”
不急不恼地,既提醒了时辰上的限制,又点明了场合,意在告诉徐婉贞,这是在宫里,无论姐妹间有何龃龉,等出了皇城再说不迟。
红药忍不住暗自点头。
果然有点才女气派。
“嘁,二姐姐这是在夸耀自己记性好么?用不着你提醒,我自省得。”徐婉贞立时接语道。
红药侧眸望去,却见她神情轻屑,眉头高挑,满是鄙夷的眸光向徐婉柔身上一转,忽尔弯唇:“不过么,此处不比家中,咱们还是以封号相称为好,二姐姐叫我县主便是。”
言至此,忽似想起了什么,轻轻一拍额头,故作懊恼地道:“嗳呀,我怎么一时竟忘了,二姐姐这辈子也得不着封号来着呢,是我的错儿,不该说这些话让你不高兴。”
句句讥诮,就差指着徐婉柔骂一声“庶出贱人”了。
红药看得直摇头。
这徐三姑娘是真傻,傻得都快没边儿了。
这话竟也能当着人说?
她难道不知道,她姐妹虽非一母所出,可爹却是同一个啊。
正所谓打断骨头连着筋,一家子姐妹中,但凡有一人名声不好,余者莫不受其累。
再者说,骂赢了自家姐妹又有什么意思?一家人当齐心对外,才能家和万事兴。
如此浅显的道理,红药这只会看话本子的都知晓,徐婉贞身为高贵的县主,却似一无所知。
也或许,她不是不知道,只不过却根本在乎。
她乃王府嫡女,又才封了县主,满府的姑娘谁也越不过她去,这一身嚣张混不吝的脾气,想必亦是其来有自。
第103章 池畔
却不知,往后哪一家人瞎了眼,才会把这尊大佛娶回去当儿媳。
红药摇头暗叹。
从徐三姑娘的身上便能瞧出,郡王妃怕也是个蠢得别出心裁的,才能教出如此不成体统的女儿来。
搭上这么个姻亲,也只能自求多福了。
至于所谓的才女……
呵呵。
红药转过头,再不肯多看。
委实是泼妇打架都比这好看百倍。
说来,那徐婉柔倒是十分大度,被人骂到了眼面前,也并没与徐婉贞计较,面上的笑容分毫未改:“县主说的是,民女受教了。”
居然当真以封号相称。
徐婉贞反倒一滞。
“那么,县主想用哪张书案呢?”徐婉柔又和声问道,面上神情仍旧和婉。
徐婉贞心头一阵发堵,旋即又觉无趣。
以往每每与徐婉柔相争,亦总是如此,搞到最后,总是徐婉贞先没了兴致。
“罢了,本县主不与你一介平民计较。”作势拂了拂衣袖,徐婉贞一如往常那样,当先息了势头,左右看了看,便走向最右首的书案。
徐婉顺似有些失望,却也未再多言,笑盈盈向徐婉柔一屈身:“二姐姐先挑罢。”
徐婉柔和和气气地应了一声,随意拣了副椅案,提笔便写,仿佛方才的事没发生。
徐婉顺也消停了,自去了另一边写诗。
一时间,三姊妹各自埋首书案,再无他言。
也不知是不是女儿家羞涩之故,她们不约而同地没去选红药那张书案,红药也自乐得清闲。
一时献诗毕,有小太监过来再行抄录,红药等人的差事便也结束了,谢禄萍走来,将她们带去了介福殿。
琼华岛宫人尽皆呆在殿中,出入须由几位管事宫女应允,不可乱走动。
低声吩咐了红药她们几句话,谢禄萍便又转回了彩棚。
周皇后正等着她,见她来了,便唤她至近前道:“这评诗只怕也要不了一会儿,等一时便要散了,你先回去收拾收拾罢,今儿太忙,本宫怕她们拾掇不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