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宫正请来尚宫局女官,根据名籍簿所载红菱身上的几个记号,最后终是确定,那尸首就是孙红菱。
她是投井死的。
经宫正司女仵作勘验,红菱身上并无外伤,唯手指断了两根。
此亦为投井自尽者的特征,盖因人对死亡有种本能地惧怕,纵使死意再坚,在落地的瞬间,亦会下意识以手遮挡,那断指便是这样来的。
这个结果,皇后娘娘很不满意。
她坚持认为,红菱是被灭了口。
有人提前获知红菱将被押去内安乐堂,遂设下此局,以一群野狗惊乱押送队伍,趁乱掳走红菱并将之杀死。
宫正司凡知情者,除严宫正外,尽被罢黜。
红药与红梅也被放了出来。
她二人乃是单独关押,与外界不通消息,且也根本不知红菱之事,自然也就不存在通风报信之说。
坐在尚宫局逼仄的房间里,红药说不出是何滋味。
红菱一死,反解了她的困局,这也真是福祸相依,世事难料。
当然,红菱自尽一说,她是不相信的。
此前她也曾与徐玠推演过,若是红药斗倒了红菱,红菱会如何。
徐玠的答案,与周皇后完全一致。
红菱一旦遇险,必成弃子,陈长生只会派人来杀她,而是救她。
然而,此际回思当时对话,红药总觉着,徐玠似是有所保留。
至于他保留了什么,她猜不出。
以红药此时境况,她也着实无心去想这些。
虽则从宫正司出来了,可她也没能回到哕鸾宫,而是被送进尚宫局的一所偏院,红梅并另几个没有嫌疑的小宫人,也都住在此处。
换言之,她们这是被看管起来了,何时出去、去往何处,无人知晓。
虽然院子很偏,到底并非独步居,那守门的几个嬷嬷偶尔也会闲聊两句,说些外头的事,尤其一些大事,她们议论得颇多。
吴嬷嬷的死讯,红药便是从她们口中得知的。
她死在了玉带河畔。
据说是因为挖河底之物,失足落水淹死的。
直到尸首被人发现时,吴嬷嬷的手里,还死死抓着一只装满了尸骨的麻袋。
第230章 问话
玉京城的第一场雪,不消数日,便被连绵的寒雨涤尽。
坤宁宫东暖阁里,烧着暖暖的地龙,素面缂丝六角桌屏前,盛放着一枝早开的梅花,远远瞧去倒不像真的,反似绣上去的一般。
周皇后倚窗而会,怅望着远处被雨幕洗作深绛色的宫墙,那琉璃瓦上的几缕残雪,早被连日阴雨洗刷成了灰色,再不复从前的洁净。
在她身后,吕尚宫与严宫正束手而立,俱皆低眉敛首,呼吸声都比往常轻了几分。
周皇后很不虞。
这一点她们心知肚明。
事实上,就连她们自己亦觉着,发生在哕鸾宫之事,透着股子诡异,分明有问题,却又偏偏无从下手。
就在数日前,吴嬷嬷的尸首一经发现,她们便立时上报了太后娘娘并皇后娘娘。
太后娘娘倒还好,她老人家如今最着紧的,除了小皇子,便是三公主,旁的她并不过问,想来亦是精神头不济。
而周皇后自接手此事后,便无一事觉得满意,红菱之死、吴嬷嬷之死,她都认定了有蹊跷。
可是,这几日连番审问相关人等,吕尚宫她们却是一无所获,那些被罢黜的女官个个叫屈,哕鸾宫的宫人更是任事不知,就算动了刑,也问不出什么来。
明查暗访了这些天,也唯有吴嬷嬷的那本记事簿,让事情有了些进展。
今日,她二人便是来向周皇后禀报此事的。
“照你们这话说,那冷香阁一年前失踪了的罗喜翠,实则是被吴喜莺给弄死的?”也不知过了多久,周皇后终是启唇问了一句。
语毕,缓缓回首,看了看矮几上那本陈旧的簿册。
那正是从吴嬷嬷屋中搜出来的。
“回皇后娘娘,吴喜莺在簿子里就是这般写的。那罗喜翠嫉妒于她,屡次三番出言讥讽,吴喜莺便在气头上杀了她,又将尸首分成二十六袋,埋在了玉带河边。那尸袋已经尽挖出来了,簿子上的字迹奴婢亦让人验过,正是吴嬷嬷的笔墨。”吕尚宫答得沉稳,显是有备而来。
根据记事簿所载,建昭十三年春末的一天,罗喜翠随侍当年的张婕妤外出访客,因寻净房出恭,恰巧偶遇吴嬷嬷,两个人口角起来,吴嬷嬷一时气怒,便拿石头砸死了她。
过后,吴嬷嬷将尸首搬去隐蔽处藏着,原以为会有人发现,却未料,那尸首竟一直没被瞧见。她索性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分尸藏尸,将此事变成了一桩无头公案。
严宫正此时亦接口道:“为小心起见,奴婢让仵作验了那些尸块,从里头翻出了两样头面,奴婢拿去请静嫔娘娘瞧了,静嫔娘娘认出来了其中一样,说是她当年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