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便是徐玠要争取的力量。
“砰!”,一声清脆的枪击声陡然传来,惊醒了沉思中的徐玠。
他举目向前张了张,却见建昭帝正立于雨篷之中,单手执着燧发枪,枪口朝上,升腾起淡淡的烟气。
“陛下威武!”徐玠立时单膝点地,眼也不眨地高喊了一嗓子。
随着这一声喊,“哗啦啦”,众婢仆尽皆跪倒于地,山呼“万岁”。
建昭帝抿牢嘴角,竭力不让那得意的笑容溢出来,一双眼睛却眯成了细缝儿。
一名岛军高举木靶飞跑近前,那靶心处的黑窟窿纵使隔着雨幕,徐玠亦看得一清二楚。
他立时再度提起嗓子叫道:“陛下真乃神枪手也!”
这不神也不行啊。
这靶子是徐玠让人特制的,比寻常的大了足有两圈儿不止,正当中的红心也随之画大了好些,想瞄不准都难。
建昭帝这一回终是绷不住了,仰天大笑起来,将枪向旁一放,拂袖道:“这枪倒也顺手,朕这准头儿也还成。”
潘体乾此时已然趋近于前,闻言便劝:“陛下,试一试也就罢了,此枪乃是新制,军中也没几杆。”
言下之意,是请建昭帝保重龙体,别玩儿枪玩儿上瘾来。
建昭帝本就是一时兴起,且方才那一枪后座力可不小,饶是他百般小心,肩膀处还是有些酸痛,遂借坡下驴,笑道:“朕省得,不过一试尔。”
说话间,他已然转身往回走,可行不出两步,忽又驻足,侧首道:“朕想去绿玉宫瞧瞧。”
潘体乾微微一怔,旋即沉声道:“微臣这就给陛下带路。”
语毕,后退两步,转身向西行去。
建昭帝面色淡然,转身朝徐玠招了招手:“你也来罢。”
“微臣遵旨。”徐玠心里叫了声苦,面上神情却极恭谨,快步跟了过去。
不一时,空地上便再无人迹,唯一顶雨篷孤零零立着,万千雨丝飞坠,浇洗着那面漆黑的篷顶,每有风过,布篷便发出“扑啦啦”的响声,脆弱得似是下一刻就将倾塌。
绿玉宫中,诚王枯立于窗前,遥望着远处那一角黑色的篷顶,并更远处苍灰的天空,肥圆的脸上,布满阴霾。
窗檐遮住了天光,将他半张脸覆于阴影之下,唯有靠得极近的人方能瞧见,他那双被肥肉挤得极小的眼睛里,正交替涌动着恐惧,与绝望。
已经整整十日了。
他被建昭帝“邀”至宫中“小住”,至今,已有十个日夜。
而每逢阴雨天气,皇帝陛下便会“盛情邀请”他去外头“散步”,随后将他带至此地,让他隔着几座坍塌的殿宇,听,或者看,那些奇怪的兵卒摆弄一些奇怪的、威力奇大的火器。
诚王不知自己是如何熬过来的。
他只知,此际的他,已然立于绝壁。
妄动半步,唯死而已。
第393章 悲欢
“主子,有人来了。”
半塌的槅扇外,蓦地传来一道尖细的语声。
诚王的身子震了震,负在身后的手,亦随之轻颤。
好一会儿后,他方才转首,望向来人。
槅扇边正立着个年老的太监,须眉皆白,满脸皱纹,混浊的眼睛里光焰黯淡,如将熄的烛火,在这阴暗的屋中瞧来,越发昏昏。
诚王紧张的神色松泛下来,向那老监点了点头,温言道:“原来是刘大伴啊。”
这是他打小便一直信重的大太监——刘宸恩。
从京城到封地,再从封地返京,曾经的旧人已然星散,唯有刘宸恩,始终伴随左右。
而此番进宫,除几名近身服侍的小宫娥外,诚王便只带了这一个心腹随行。
这般想着,诚王的眼底便浮起了几许哀凉,旋即又转作愤怒。
依照常理,他本该将谋士郭陶也一并带进内皇城的。
毕竟,那才是他“最得力”的僚属,能随时给他出主意,让他不至于御前有失、或是犯了什么忌讳。
然则,这位郭陶郭大先生,果真是“他的”僚属么?
呵呵。
一刹儿的功夫,诚王突然有一种冲动,想要大声地、用尽全身力气地吼上一句:
我呸!
去他的谋士!
去特奶奶地忠臣!
本王草你们所有人的祖宗!
所有人!
诚王的嘴角不受控制地抽搐起来,负在身后的手亦抖个不停。
他闭上眼,用力地吸了一口气,再缓缓吐出。
寒冷湿润的空气,将他心底深处的鼓噪与愤懑荡涤一清,亦令他那将将迸发的怒火,随之熄灭。
半晌后,他方才掀开眼皮,望向眼前老仆。
此际,这个诚王府最为炙手可热的管事太监,正半仰着一张与他的主子差相仿佛的苍白的脸,说着余言。那微颤的话音有若透窗而来的雨丝,浇得诚王后脖子阵阵发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