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话抑扬顿挫、拿腔拿调,若闭眼听着,与那台上戏子念白没两样。
安氏瞬也不瞬地看着朱氏。
这位是吃错药了?
合着这么些天不出门儿,净琢磨这些了?
您老这是要开启登台献艺之路了么?
怪道做梦还梦见听戏呢,却原来应在了此处。
安氏一时不知是鼓掌喝彩好呢,还是假装没看见好。
见所有人皆目注于己,朱氏终是笑起来,只那张脸状若骷髅,笑容说不出地瘆人。
她好整以暇地向鬓边抚了抚,倏然转身,招手笑道:“青衣,你来呀,我给你出气了呢。”
青衣?
谁是青衣?
庄子上有叫青衣的么?
安氏心下疑惑,却也没敢多问,只望向上房的院门。
不一时,一道窈窕的身影便应声而出,却是个丫鬟打扮的少女,年不过十四五,肤色微黑、眉目普通,模样极不起眼。
“青衣见过王妃、见过三夫人。”
那叫青衣的丫鬟倒是颇守礼,端端正正请了安,行止规矩皆不错,瞧着倒是个好的。
是庄上新买的丫头么?
此时,那青衣已然行至马家的跟前,怯怯地道:“妈妈,我扶您起来罢。”
“别理她!”朱氏立时拦在了头里,将她拨去了自个儿身后,又目视马家的道:“她虽只是个二等的,那也是我的丫头,除了我,谁也不能使动她。”
顿了顿,兰花指一指马家的:“你也不成。”
言辞之间竟大有回护之意。
安氏都快看傻了。
这又是唱的哪一出?
马家的倒是像识得青衣的,苦着脸道:“王妃言重了,奴婢断断不敢。”
朱氏不理她,只朝麻婆子等人点手儿:“你们几个去瞧瞧她去。”又柔声向青衣道:“你扶我去那一头坐坐,我乏了。”
离着上房不远有个草寮,原是农人歇脚用的,倒也收拾得干净。
青衣应了个是,主仆二人径自去了,却将个安氏丢在一旁。
安氏自不会去凑这个热闹。
朱氏脑子完全坏掉了,谁挨谁倒霉,马家的就是先例。
且不说安氏如何作想,却说这厢,众婆子七手八脚将马家的搀了起来。
说来也可怜,这位管事妈妈才挨了打,又在雪地里坐了半天,竟是无人敢管,此时身子早麻了,起身后手脚都不听使唤,两个婆子架着她走了几步,方才活过血气来。
因她本就是众仆之首,故包括麻婆子在内的几人皆十分上心,这个拍雪、那个擦靴,围着她忙活了好一会儿,安氏亦在一旁嘘寒问暖。
待终是收拾停当,众人再回头去寻朱氏时,这才发现,草寮里空空如也,鬼影子都没一个。
朱氏与青衣,不见了。
第422章 草垛
“王妃呢?你们方才可找过了?青衣那死丫头又去了何处?”
好容易将安氏送去柴房安置了,马家的脚不点地急急奔回草寮,两趟路跑下来,额头已然见了汗,前心后背的衣裳粘搭搭贴着,好不难受。
她却也顾不上这些,只一迭声问麻婆子。
麻婆子此时已不复从前沉重,白着脸摇头道:“四下找了一圈儿,并没瞧见人。”
马家的闻言,本就难看的脸色,又罩了一层寒霜。
方才见王妃并青衣尽皆不见,她们便兵分两路,由马家的亲送安氏去了柴房,麻婆子并一个婆子则留在此处找人。
只这草寮之后便是大片田地,天又黑、雪又急,麻婆子她们并不敢走得太远,更不敢高声喧哗,只闷头乱撞,又哪里找得着?
见她两个满身雪水、鞋子亦湿透了,瞧来极是狼狈,马家的到底不曾责上来,只面色越来越难看
真真是这老天不给人活路哇!
若只走脱个丫头倒也无甚要紧,偏王妃也悄没声儿地不见了踪影,说句大不敬的话,马家的觉着,这只怕还是王妃的主意。
最近这几日,王妃说话行事颠颠倒倒地,马家的本以为哄一哄就好,不成想王妃竟闹出这么个幺蛾子来。
此事若被王爷知道了,她们焉有命在?
更急人的是,此时还不比往常,庄子上好死不死地竟遭了贼,倘或有个万一,教那王妃撞见了贼……
马家的登时浑身一哆嗦。
到得那时,这庄上估摸着也活不了几口人了。
一念及此,马家的不由得手足俱软,冷汗出了一重又一重,全凭一口气强撑着才没倒下。
她倒也有心叫人来帮忙,叵耐一来人手都派出去抓贼了,二来,此事也不宜声张,万一惹得贼人觊觎,那不上赶着找死么?
可若无人相助,单靠她们几个,在这大雪的黑天里,连灯笼都不敢多打,怎么找?哪里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