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田园农家小地主(466)
赏荷会是宋家办的,先生只送了他画作,没有送大郎,他若是收了,总觉得有愧......
“苑儿,你说我把这幅画挂在正院的书房怎么样?”三郎转头询问宋青苑的意见。
宋青苑抬头,放下手里的笔。
她明白三郎的意思,“若是三哥觉得不好意思,就放在正院的书房吧,都是宋家,放在哪里都一样。”
三郎笑了,他妹妹懂他。
“你在画什么?”三郎好奇的看了过来,“这是《三字经》这上面怎么、像是......把字切割开来?”
三郎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
“就是切开了,做给四郎玩的。”宋青苑笑道。
四郎不爱学习,那她就找个能让四郎感兴趣的法子。
三郎笑道,“你的主意多!”
翌日。
宋青苑去了镇上,把岳霖先生的画,送去装裱,同时把自己画的拼图,拿给工匠。
“刻上《三字经》,涂上颜色,做成一个个小木块,切割开来......”宋青苑解释着。
工匠沉默不语,片刻道,“这么一套,雕刻出来,至少五两银子。”
五两!这么贵!她心里有准备,不能便宜,没想到会是这个价。
“若是用朱砂写上,直接切割打磨呢?”宋青苑问道。
工匠看着宋青苑拿过来的纸张,按照上面的方法,是需要切割成五百七十六块。
就是五百七十六个小件。
“一两银子!”工匠开了价。
差这么多!宋青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第二种,付了订银、约定和香皂同一天取货,就回了宋家。
宋家门前,一个头戴大红花的媒婆,喜气洋洋的喊着,“给你们家道喜来啦......”
-
第336章 冯举人提亲
喜从何来?宋家人不解,还是把媒婆请进了堂屋。
宋青莲脸红着站在一旁。
宋青苑隐隐有些了然,这个喜,可能是关于宋青莲的。
“哎呦,给您道喜了,青阳镇的冯举人家相中了你们家的闺女,这冯举人可是年轻有为,以后啊,您家的闺女可是一步登天。”
“荣华富贵,想之不尽喽!”媒婆捂着嘴,嘿嘿直笑。
“这榆林县大大小小的小姐,姑娘,多少双眼睛盯着冯举人,冯家单单相中了你们家的闺女。”
“老太太,好福气啊!”媒婆拍着手,脸上笑开了花。
“老大媳妇,这是哪个冯举人?”周氏转头问道。
青阳镇的事,孙氏比她知道的多。
孙氏眉头紧锁,“据我所知,青阳镇只有一个冯举人,可这个冯举人,似乎二十来岁,早已娶过妻子。”
“砰!”周氏一巴掌,拍着桌子上,指着媒婆的鼻子道,“你啥意思!莫不是要我家孙女去做妾?”
“我告诉你,别说他一个举人,他就是一个状元,我宋家的孙女也决不做妾!”周氏阵地有声的说着。
眼睛里带着一股凌厉,射向媒婆。
“老太太误会了!老太太误会了!”媒婆连连摆手,擦了一把冷汗,没想到,这家的老太太这么凶。
媒婆干笑,“怎么可能让您家的孙女去做妾呢!”
“是做妻!”媒婆肯定的说道,“绝对是正妻,这冯举人的妻子,三年前过逝,冯举人有情有义,自主为妻子守孝三年。”
“今年正是三年已过,冯举人家里就打算为冯举人在娶一房妻室,主持家务......”媒婆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冯举人家中的情况。
原来冯举人,名冯孝廉,今年二十有五,妻子三年前病逝,留下一长子,今年六岁。
冯举人父亲早逝,家中只有母亲,主理家务。
有一长姐远嫁府城。
还有一刚到弱冠之龄的弟弟,已经取得秀才功名,并且娶妻生子。
“冯举人家诚意十足,已经撂下话,只要您家愿意,聘礼不成问题。”媒婆露出自信的笑。
“老太太您想想,冯举人年纪轻轻,就高中举人,他日金榜题名,您家的孙女就是官太太,这可是天大的福分!”媒婆抹着腮红的嘴,夸张的说着。
“这年纪......还留下个儿子......”周氏心里不大愿意。
“年纪大,知道疼人!”媒婆立刻接话,“老太太,你家的闺女嫁过去,就等着享福吧。”
“我家孙女在家也没遭过罪!”周氏脸色落了落。
“哎呦,瞧我这张嘴,说错了话!”媒婆伸出手,照着自己的嘴,轻轻一打,“我给老太太赔不是啦!”
说罢,眼角扫过宋家人的穿着,这才恍然,原来这家条件也不差。
她就说嘛,冯举人怎么可能看上乡下女娃。
这年头,把祖宅建在乡下的也不是没有,媒婆只以为宋家也是这种情况。
一双眼睛,偷偷的打量起屋内的女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