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一九八二(401)

作者: 甜饼 阅读记录

“以上内容是有识之士卧底半年得来的一手消息。可惜的是,这位有识之士将报告和证据送上去,便杳无音讯,每每看到增加的受害人,恨不能痛哭失声。辗转求助到笔者处,笔者为此南下深城,卧底数月有余,一一印证之余,目睹现状亦有触目惊心之感。”

老管没有添加太多的个人感情,只是将这件事用翔实的数据,可靠的证据,还有完整的叙事写出来而已。

但事实太过触动人心,文章发出之日起,炸了。

记者圈子炸子,这下有东西可写了。你说什么?跟风,呵呵,没文化吧,明明是追踪热点事件。

民间也炸了,什么,居然有这样一个产业在骗老百姓的钱,为什么没人管?

某个老百姓进不去的地方,有人正在瑟瑟发抖,因为人家点名要他把手里的报告交出去。

看了一眼时间,秘书淡淡道:“放了这么久啊。”

“不是的,王秘书你听我说,是,是因为……”

“唉呀,我可受不起,我就是过来拿个材料,您不用跟我解释的。”

秘书施施然拿走,送给一位老人。

“这个舒雨是什么人?”老人看完材料,感兴趣的问道。

秘书自然是做过功课的,二张事件的举报人,防骗指南的作者,追回三千万的幕后英雄,抓住吴县诈骗犯桂华,京城财经大学的学生,为了帮扶贫困生创办互助摄影工作室。

休学一年任职外资企业莉莉丝总经理,去过美国,但回来了。

成立雨露基金,已经在吴县建小学,资助学生们的早午餐,还定点资助因贫失学的大学生。派人卧底写出这份报告递上后没有反应,便联系记者老管,老管亲下深城最后才有了这篇报道。

秘书一口气都没说完,不得不中途换了口气,继续往下说。

说完自己也惊了一下,“好家伙,二十岁就干了这么多的事,这么一比,我简直是废物。”

老人很是畅快的哈哈大笑,“这才是我们国家的年轻人,要是多几个这样的人,二十年赶英超美,又有什么不能实现的呢。”

放下手里的报告,“开个会吧。”

深城那边的警方面对投诉皮笑肉不笑,“冻结帐户的事你们找我有什么用,你们找税务部门啊。哦,出入境啊,那更不用问我们了,问出入境管理局去啊。等我接个电话啊,都等等。”

“好的,明白,明白。”

“大家排个队。”接完电话的警察出来说道。

投诉的人一喜,“排队解封吗?”

“排队进局子。”

京城这边,老管也接到电话,“好,好,非常感谢,不不不,不是我的功劳。略尽绵薄之力,干我们这一行,不为老百姓发声,谁为老百姓发声呢,是是是,都是为了老百姓的利益。”

舒雨在报纸刊登消息之前,接到老管的电话,顿时松了口气,“真是谢谢您了。”

“该谢谢你才对。”

一番谦虚之后,老管笑道:“我们俩就别谢来谢去了,有人让我给你捎带一句话,好好干。”

“嗯?哦,好。”舒雨一连串的语气词,也不知道听懂没听懂。

老管也不解释,她相信舒雨会明白的。年纪轻轻就入了上头的法眼,以后前途无量啊。再想想自家小子,脚怎么这么痒呢,不踹两下不解气啊。

舒雨听懂了,但没想过利用这件事为自己谋取利益或是声望,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说到底还是小老百姓思维,她也乐得继续当个小老百姓,过自己柴米油盐的世俗日子。

第146章 出版社

周末去外公家里吃饭, 金明天一脸意外的告诉舒雨,“齐俊工作干的特别好。 ”

“就是小毛病不断。”金明天又换成一脸无奈, 不知道怎么形容。一直以来工人都相当有纪律性, 他也习惯了这样的集体。不守纪律的在工厂里也有,那都是混日子的, 被人鄙视的对象。

可齐俊吧, 各种小毛病不断,迟到早退就不说了,上班还这种摸鱼。但只要一出差, 在外头却混得如鱼得水,之前派谁去接洽都不好使的工厂,他一去就能摆平。该给他们退的就退, 该换的就换, 还一口答应教他们的工人维修技术。

“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好。”金明天一摊手,就没见过这样的人。

舒雨笑喷了, “舅舅,人上一百形形种种,什么样的人都有。您是当领导的人,身先士率泡在店里搞清楚这个行业的所有环节固然是对的, 但也得摸索着知人善用。有些人放在身边不顺眼,扔出去却好用, 有些人老实归老实,却是老实的磨洋工,还有人善于总结, 善于发现问题。您把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地方,您就会轻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