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一九八二(438)

作者: 甜饼 阅读记录

“给我来一本。”

“我也来一本。”

这么密集的人/流竟然不是新上了什么家电, 而是排队买一本杂志。

丽姐顺手排队买了一本,同时有点奇怪, “你们家电城还卖杂志啊。”

收银员根本没功夫回她的话,但没关系,排队的顾客正愁找不着人聊天, 立刻接上话,“不是他们要卖,是客户强烈要求的。”

丽姐付了钱,回头道:“大哥,啥意思啊,我咋听不懂呢。”

“你不知道啊,那咋也跟着排队呢。”大哥摸摸头,不懂了。

丽姐讪笑道:“这不是看着人多,凑热闹吗?”

大哥哈哈大笑,“没事没事,反正一本也没多少钱,里头啊,讲出国的事呢,我姑娘早上出门的时候叮嘱再叮嘱,让我一定买一本回去。”

丽姐拿到杂志“啊”了一声,“讲出国的啊。”

她可没那想法。

排在顶后头有人听到丽姐说话,立刻招手,“大妹子,你不要的话,卖我成不。”

“谁说我不要,我也看看去。”不管自己有用没用,有人抢那就必须不能让,丽姐赶紧将杂志抱到怀里,匆匆离去。

回到自己的小店,她的生意其实也不差,毕竟是靠服装起家,眼光一直都在。只是生意再好,和曾经的巅峰一比,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每次想起,都觉得那已经是很遥远的事了,可事实才过几年而已。

家电城里的负责人是舒雨的舅舅,可想而知这又是她的新产业之一。如果……丽姐深深叹了口气,知道已经没有了如果,在这声叹息声里翻开杂志。

吴县的缝纫机厂里,好几个家属收到了从京城寄回来的包裹,不用说也知道是跟着金明天去京城的那批人。一共招聘两回,走了二十来人,工资加提成,几乎月月过百,不知羡煞多少人。

“张主任,您在家吗?”其中一个家属拿着本杂志敲门。

“在家呢,还什么张主任,叫老张就成。”曾经的张主任守着缝纫机厂的一摊子事,愁得头发都白了一半。到现在厂子里一小半的职工自谋职业,剩下的还在厂子里混着呢。

“我们家老程让我一定把这本杂志交给您,也没别的事,我先走了。”

同样的事,在家属楼里传递着,有关系好的直接拿着杂志翻开,“人家上头还有电话和地址,这能是骗人的吗?你知道这杂志谁办的,舒雨的婆婆,就是金明天的亲家。人家那么大一老板能骗你,待在家里人都给待废了,赶紧打电话问问,不行我借你路费。”

小小吴县的缝纫机厂只是一个缩影,许多效益不太好的厂子,已经下岗的厂子,都收到了这本杂志。有的是熟人寄来的,有的根本不知道是谁寄来的。

反正杂志上刊登了电话的工厂,在连续一个月的时间里,咨询电话就没有停过。

吴县几家曾经通过邮寄购买过小状元教辅材料的人家,都收到了新的生活杂志。拿到手一看,上头还有一张打印的信笺,说明他们是被抽中的幸运客户。谁都喜欢不要钱白送的东西,赶紧带回去看看。

这一翻,就停不下来,针对的正是自家孩子的学习情况,还有针对家长的,啧啧,还有心理学呢,瞧瞧人家这专业的,真是不一样啊。

但在大城市里,比如说家电城的金明天就十分搞不懂,为什么来排队购买杂志的人,看上去不像下岗职工。

收银员解开了他的疑惑,“人家才不关心下岗的事呢,人家关心的是出国留学的事。”

“出国留学啊,难怪。”金明天懂了。

时间倒回到八月底。

舒雨一行三人,带着叶爷爷以及他的几位助理,从美国飞回京城。叶爷爷说什么都不要人送,再说他身边还有几位助理,许然也就叮嘱好几位助理,送他们上了火车。

路英一边说杂志出刊这点小事,不用他们掂记,一边又高兴的拿出带着油墨香气的样刊递给他们看。

“哟,封面这些人是谁。”许然左看右看也不像明星。

“是好几个省的高考状元,里头还有他们的专访。”舒雨说道。

“厉害呀。”许然翻开杂志,主打是教育,各个学习阶段有优秀老师的专访,有学习心得,还有教育相关的政策宣传。重中之重当然是高考阶段,从专访到心得,再到家长怎么合理安排饮食,如何调整学生的心理问题,等等,可谓是事无巨细。

还有全国各家院校的介绍,也十分详尽,并且预告会在来年高考之前,会出如何择校的教程。

最后便是出国留学的介绍,包括了国外一些学校的分类,大家如何选择,要参加什么样的考试,该准备什么样的资料。并且承诺,若是大家 良好,会组织一场关于留学的咨询讲座。到时候,也会在杂志上通知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