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你不配(快穿)(253)

阮教授这个不解风情的,接收到了华晖的眼神,也赶忙趁机凑了过去,就看到华晖正在盯着刚写完的,某几张稿纸发呆。

再差不多五分钟后,就看到他在电脑上新建了一个文档,接着,在标题部分打下了一行字,“关于波利尼亚克猜想的证明……”

顷刻间,阮教授瞪圆了小眼睛,微胖的身躯如果没有椅子支撑,几乎就要立刻瘫倒昏厥过去。

这时,尹析的电话也拨了出去,“给我送一份酒店最好的套餐过来,对,现在,N大数学系办公楼,立刻。”

……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6-13 20:53:26~2020-06-14 19:08:2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少年游、杨梅树下摘苹果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0章 混混X学霸(八)

于是,接下来的两天, 除了上厕所, 陆秉行没再踏出这间办公室一步, 吃在此睡在此。

中间一切吃穿用度, 全都是尹析安排人准备好,直接送过来的。

也幸好这两天恰好是周末, 不至于让老师同学对他们的失踪,大惊小怪。

至于前一篇关于梅森素数分布规律的论文, 已经由阮教授最终审稿无误,发送给了美国知名期刊《数论杂志》。

其实,他的审稿实在简单不过, 华晖是真正的天才, 不论是文献索引,还是专业翻译, 包括计算过程,都清晰明了的不能再清晰。

就算让他来写,也不可能更好了, 所谓的检查,也不过是多一重心理保证而已。

周一的早上,阮教授亲自打电话帮华晖请了假。

这三天,他可以说是宵衣旰食, 人压榨道极致。

还是年轻好啊……

如果换成他,这漫长的计算,起码十天都结束不了。

不过, 他倒是想,但他也没机会啊……

他可没办法,一下子就解决两个纠缠国际数学界几百年的问题,哎……

震惊国际数学界的天才来了,甚至可能是本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天才降临了。

而他,有幸见证了其的诞生。

阮教授不禁想到同系的严师姐,这个一心沉迷数学的人,她半辈子没做到的事,她的儿子要做到了。

用的还是她最擅长的代数几何。

天才、天赋,何等让人绝望的字眼。

绝望?

阮教授一愣,这个词,居然会从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他自幼聪慧,从上学后便一路跳级,十五岁就上了大学,而后在数学领域展露天赋,拜N大最权威的教授为师,读硕读博,后来又成功留校,几乎拿遍了国内的数学大奖,恩师暂退后,他几乎成了国内数论研究的支柱人物。

这样的他,这样外人眼里毫无疑问的天才人物,居然因为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感到绝望。

啧。

阮教授摇摇头。

华晖说得对,他着相了,学海无涯,数学无限,吾辈当上下而求索……

之后的日子,陆秉行除了偶尔进邮箱查看一下投稿的近况,其他时候则一门心思投入了另一颗数学明珠的怀抱。

论文投稿的时间恰好是工作日,杂志社人手充足,不过一天,投稿论文就从Submitted to Journal状态,进入到了With editor环节,也就表明杂志的编辑办公室,已经成功接收了他的论文,并且分配好了专门的编辑来进行初步审核。

这个初步审核的编辑,并不是真正的论文编辑,而是被称为技术编辑,也就是审查他的基本格式是否正确,论文内容是否属于杂志接收范围等等。

某日午后,陆秉行打开杂志网站,就发现自己的论文状态又变了。

不知道技术编辑是否被两篇论文的标题给震撼到,审核的速度这般快得超乎寻常,一般论文在这一步,可能被卡半个月到几个月的都有,更多的甚至会被直接打回来。

而他这一反常态地,只短短四天,审核状态就变成了under review,也就证明,论文在杂志内部的审稿已经通过了,接下来要进入外部审稿,也就是俗称的同行评审。

这是整个审稿过程中,最严格严谨、也是最漫长无边的环节。

《数论杂志》是美国的期刊,所谓同行评审,一般会根据技术编辑自己的关系,将论文给到各大院校相熟悉的教授,杂志社也会给审稿人一定数额的劳工费。

不过,按照他投的这两篇论文的层次,一般的数学界同行肯定审不了,必然会交给普林斯顿或者麻省理工大学的大牛数学家们,世界上最顶尖的那一小撮人,名字印在数学书上的那些人。

对此,陆秉行很是期待。

只这个过程,不知需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