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千金她自己回来了(44)
第二日一早,她便早早出门,把京城卖药的地方都逛了个遍。
京城位置大,纵使是卖药的地方,也有许多。姜裳恨不得能生出四条腿,她从小在江南长大,江南对女儿约束不严,爹爹对她更是没有这方面的禁令,姜裳时常能出门,健步如飞。
绿漫养在深闺,反而比她娇弱些,但她见姜裳没有什么抱怨,也一直咬牙撑着。
终于把几个卖药的地方都搞清楚了,姜裳对京城也慢慢有些熟悉了。
绿漫腿都要跑断了,她不由得跟姜裳抱怨道:“小姐,你何必这般费心呢。”
姜裳用手帕擦擦额头上的汗水,耸耸肩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能帮上一点忙,我心里也很开心。”
主要是她想起了爹爹,爹爹对于治病救人,一直有一种很神圣的态度,他临死前的愿望,也是希望能够把这本笔记传出去,能够让更多的病人得到救治。
从这一点来说,姜裳觉得她爹爹虽然医术不精,但是已经能够算得上是一个仁医了。
等一下午贝容时过来的时候,姜裳别的不提,只问他:“如今身上还有多少钱?”
贝容时嗫喏说道:“只有二两银子。”
姜裳皱起眉,二两银子,这未免也太少了些。
二两银子其实能够买到不少药了,只是姜裳看那药方,贝容时的老师应该得的是慢性病,需要长时间调理,二两银子的药顶多也只够买半个月的,估计还得要再调挺长时间
难怪贝容时要出来赚外快了。
贝容时脸蛋通红,他自然知道钱少,但是他之前存的所有月例都已经补贴进去了,这二两银子还是他从自己伙食费里面扣下来,以及最近几日在街边摆摊赚来的一些零头。
既然说了要帮忙,姜裳也不会食言,她思考了一下,决定把贝容时带到一个京城最大的杂货市场。
这个市场很大,为了能够成功把药卖出去,药贩们会彼此竞价,把价钱放到一个比较公平的价位,有一些成色不太好的中药会降到更低的价钱。
贝容时自从到了那个市场上,整个人都是很震惊的状态,他之前听说过京城有这样的市场,东西又多又杂,仿佛菜市场一样,卖什么的都有。
听说过是听说过,但是他从来没有来过这里,自然也就不知道,这里还有一块地方是专门用来买卖药材的。
贝容时买药从来只在药铺买,药铺里的药都是处理好的,价格自然会贵上许多。市场里的药走的是批发价,会比药铺里面的药还便宜很多。
批发跟零售当然价位不同,即使贝容时要买的药也不多,但是他也能够得到比药铺更便宜的价格。
贝容时仿佛见到宝一样,双眼发亮,虽然一个药材也不认识,但是总忍不住跳到各个卖药材的药贩子面前,问这个药要卖多少那个药卖多少,时不时还拿出药方问一问有没有这个药材。
姜裳见了没有阻止他。
她想起她第一次到这种市场的时候,跟贝容时一模一样,见了这个也想问,见了那个也想问。
爹爹一边牵着她一边去找他需要的药材,姜裳就在一边好奇地听着看着,时不时会问一些问题。
不少药贩子看到她只是个小孩,有些友善的会回答她,有些根本就不搭理她。不过姜裳也不在意,她没来过这地方,所以好奇,跟着爹爹转了一天下来,长了不少知识。
爹爹说这样的市场也不是每个城市都有的,但是大型的城市一般都会有,只要细心找,都能找到。
如果找不到的话,就在药铺门口看着一些来卖药的药贩子,有些处理成色不好,药铺不收,他们自己就会到市场上去把药材处理卖掉。
这时候就可以悄悄跟在后面,找到市场了。
贝容时瞧了这样觉得便宜,瞧了那样觉得便宜,他忙忙催促姜裳说:“衣衣快买吧,这些药都好便宜呢,我算了算,二两银子,足够买两个月的药给老师用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两眼放光,好像见到金山的小财迷。
姜裳没吱声,笑盈盈的,不说话。
贝容时看见了,虽然疑惑不解,但是知道姜裳是江南来的,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就帮他找到这样的市场,肯定是个能人。
术业有专攻,因此贝容时也不说话了,只在那个摊贩上看热闹,偶尔听到摊贩说这是什么药材,他拍拍脑袋说,“噢,原来这个药长这个样子,我在书上看到过。”
等天色渐晚,有不少商贩收摊子快要离开的时候,姜裳才拽着贝容时说:“走,我们去买药。”
原来她是在等收市,因为不少摊贩急着回家,所以这个时候药材的价钱就会掉得很低,比白日里低上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