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隐形大佬你崩人设了(264)

作者: 柒条鱼尾巴 阅读记录

番茄和黄瓜没长熟,番茄一半是青的,捂一捂倒也能捂红,就是黄瓜才两根手指大,简明玉看着一盆小黄瓜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腌蔫黄瓜吧,小小一根用来配小米粥很爽口。”简宁建议道。

简明玉把茄子切成条,扔进盆里:“行,蔫黄瓜我不会做,交给你了。”

简宁应好,左右看看,问道:“爹呢?”

“去自留地了。”简明玉心有余悸道:“还好前两天把峡口里的粮食收了。对了,地里的甘蔗没事吧?”

“甘蔗压倒了不碍事,一样榨糖。”姐妹两个一边腌制蔬菜,一边叹聊这场冰雹给村里带来的损失。

下午间王安庆抽空来了一趟,询问蕨菜的事,早先简宁就给他透了一点口风,说是老蕨菜可以磨出粉用于果腹。

得到肯定答案,王安庆急急忙忙来,风风火火走,急着回去安排人员,收割老蕨菜根。

隔天,胡同院里里外外到处都是堆成山的蕨菜根茎,两天时间,全村不论男女老少倾巢出动,把山脚下,山丘坡上的蕨菜根全割了回来。

大伙一开始半信半疑,他们从来没听说过平常割来当柴烧都嫌弃的东西居然可以磨出粉,且可食用。

当清洗干净的根茎一把把塞到大磨盘里,流出褐白色的汁水时,磨盘周围里三层外三层站满了人,站在外层的人垫起脚尖,纷纷盯着出水口目带热切的期许。

厥根碾出来的汁水类似红薯汁,制作方法也差不多,汁水接到木桶里,镇上一夜,倒掉上面的清水,下面就是淀粉块。

当然,蕨菜根榨出来的粉量要比红薯少了不止一倍,红薯一百斤大概出30斤粉,蕨菜一百斤最多出7、8斤粉。

蕨根粉不像面粉和红薯粉那么可口,自带麦香,嚼劲十足,蕨根粉白滋白味的,细品舌尖弥散着一股淡淡的涩味。

但也足够大伙欢喜的了,可不可口根本不重要,关键它能饱腹啊!

蕨根满山长,不用人种,不用施肥锄草,那玩意就喜欢长在杂草丛里,一长就是一大片,向阳的地方漫山遍野都是,跟白捡的一样。

尤其是在如此艰难的时期,说是救命的东西也不为过。

第一批蕨根粉制作成功,王安庆让几个妇人把捡回来的红薯藤嫩的部分切碎,放点盐拌上蕨根粉捏成菜饽饽,现场蒸了几笼出来给大伙分食定心。

味道嘛一般般,颜色呈褐紫色,也不怎么好看,但比食糠壳树皮强了几百倍,有一定营养,还顶饿。

如果有条件做成粉条,配以佐料又是另一个风味儿了,当然这会哪有人去研究粉条,讲究口味,还配以佐料,菜饽饽可比粉条顶饿。

前脚尝过蕨根饽饽,后脚一堆人迫不及待拎上背篓,去把那些漏网之鱼全采集回来,一根不放过。

连绵山丘坡,蕨根多到爆,好些外村嫁到水磨村的妇人抽空带信回娘家,让娘家人赶紧上山采收蕨根。

反正别村的地盘他们没法去采,越村采集东西是村与村之间的大忌,既然如此,何不把消息透露出去,造福娘家人。

对此王安庆默许了,山上的蕨根不采,一个冬就烂在地里了。

继水磨村之后,附近几个村相续加入采集蕨根热潮,最后连镇上的人也把家里闲置的人口派到镇子周边收集蕨根。

村传村,镇传镇,县传县,关岭县周边大大小小的村庄镇子几乎都知道了蕨根出粉可食用的消息。

为此,简宁第一次在现实世界收到一批萤火点。

一场冰雹,气温骤降,迎来仲秋的凉爽。

人们将村中所属地盘上的蕨根采摘的一干二净,每户人领到两斤蕨根粉,剩下上万斤的蕨根粉入库,底气又多了一分。

现在地里没多少粮食需要他们看顾,一亩地就立着几根稀稀落落的苞米杆子,红薯土豆到了即将收获的阶段,已经不需要浇灌追肥,索性就留下小部分人看管田地,其他人呼啦啦涌进山摘野果子。

进山人员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去松林捡松果,一部分人满山找木薯山药这些根茎类食物,一部分人摘野果。

反正只要是能入口的东西,往家盘就是。

第210章 准备过冬

野果林受冰雹影响,收获比预期少了一大半,简宁从自己的库存里挑了一些个头小的果子混在里边,好歹凑了千拉斤,制作出两百多斤果脯。

依简宁的意思,卖果脯的钱要优先购入一部分棉花,但由于今年天气异常,不稳定的就像三岁小孩,说变脸就变脸,忽冷忽热,导致魏二手上棉花量不多,价格还死贵。

最后,简宁动用了自己的库存,卖了一部分棉花给王安庆,反正积攒的棉花一辈子也用不完,毕竟棉花弹一床被子可持续用好几年,消耗不是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