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逃荒日常(331)
周老太也惊呆了,“这刀要是往人身上招呼……那大石就不是骨折这么简单了吧???”
四婶婆:“乱想什么呢,人二石都好多了,你们没发现他天天跟着小羽去上课吗?三喜说他那功课做得可比她好多了。”
孙老太和周老太对视一眼,“啊?我还以为他那是跟着小羽去玩的……”
周老太点点头,她也是这么以为的,“那他不会拿刀砍人吧?”
四婶婆:“放心吧,不会的,我听说他都跟大石他们相认了,应该是能认人了。”
孙老太诧异道:“这什么时候的事?”村里居然还有她不知道的事??这不合理。
周老太关注的却是:“那他怎么不回石家住?”
四婶婆:“虽然能认人了,但听小羽说,他心性还是跟个孩子似的,我看小羽那个样子,怕是都把人当儿子养了……”
孙老太、周老太齐齐看向在不远处站着的姜羽,目光落在她脸上的婴儿肥:“……”这怎么看小羽都没有二十岁吧……
二石看起来都比她大……
四婶婆却想得开,小羽是神仙,谁知道她活了多少年?哪能用凡人的眼光来看待?
反正她看小羽对二石的态度,就跟她对小溪差不多。
没毛病。
肉处理好了,姜羽和一众妇人开始和面准备馅料。
和面的、剁肉的、剁白菜的、剁酸白菜的、剁笋丁的……
考虑到每一样的食材并不是特别多,姜羽索性就多调几种馅料。
只可惜这会儿芥菜叶都老了,不然还能弄个芥菜猪肉馅的。
不过这样也够了。
这么大的量,光是和面就是个大工程,好在人多,和面也容易。
食材到位了,操场上的桌椅也摆好了。
姜羽让大伙儿帮着把桌子拼在一起,凑成一个大长桌,然后招呼着大大小小的孩子们一起去洗手,准备干活。
年纪稍大的孩子们听说要上烹饪课,兴奋不已。
小羽姐姐说要教他们包饺子,听起来很好玩的样子!
年纪小一些的,像两三岁的小贵和小喜他们则纯粹是瞎兴奋……
接着,大人擀皮,姜羽就教孩子们包饺子。
姜羽一边教一边想,自己这可不是在偷懒,而是秉持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至于有些孩子包得不好看?
这有什么的,饺子皮擀得好,馅料调的好,味道基本上就差不了了。
至于一些胡乱“创作”的还不听劝的,比如孙老太家的六郎。
姜羽也不阻止他,只是要求他自己包多少就要吃下去多少,如果浪费粮食,那么中午就没得吃了。
六岁的六郎看着自己面前的“艺术创作”,犹豫了一下,只能可怜巴巴地望向旁边的姐姐们:求教!
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服来战
食堂在有条不紊地准备午餐时,田里也是一片热闹。
村民们戴着斗笠,赤着脚站在田里,左手抓稻苗,右手抓镰刀,手脚麻利地割着水稻。
空地上摆着两架木制的脱粒机。
姜瑶正戴着斗笠,在空地上教周围的人怎么使用脱粒机。
“这样将一小把稻子放在上面,然后一边用脚踩,让它转动起来,一边给稻子翻面,让它脱干净些……”姜瑶手脚并用地示范着。
周围的村民们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被铁齿带落的稻粒,嘴巴微张。
就连站在一旁的苏予安都忍不住向前走了几步……
实际上苏予安比村民们还要惊讶。
在这个技术落后的年代,这种机械类的物件是很少见的。
在苏予安的眼中,这种东西是只存在于话本子写的一些神秘机关术。
村民们虽然觉得神奇,但是姜瑶和姜羽身上神奇的事还少吗?
见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苏予安看着姜瑶没一会儿就完成一把水稻脱粒,眼里异彩连连。
虽说他们这一支这些年来低调生存,但是大小庄子并不少。
他也曾在自家庄子上见过水稻收割,还颇为好奇地研究过。
自然知道,不管是普通农家,还是世家大族,用的都是摔打的方式脱粒。
正因为知道,他比任何人都明白这样一个工具的价值。
姜尧他们如此毫无防备的在他面前展露,又何尝不是一种信任?
姜瑶:兄弟,你想多了……
姜瑶教过一遍之后,便退到一边,让村民们上手试,转头见到苏予安一脸好奇地盯着脱粒机,笑道:“怎么?苏兄也想试试?”
说实话,苏予安心里是想的。
但是,他低头看了一眼自己身上的长袍。
算了,还是看看吧……
姜瑶把他的小动作看在眼里,低头看了一眼自己身上洗褪色的粗布衣,还有特地涂黑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