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古代逃荒日常(444)

作者: 偏偏是个胖子 阅读记录

可要是现在急于把三州的官员全都换了,一来实在令人寒心,二来也没有那么多人可用啊!

一不小心还容易引起百姓不安,造成动荡。

所以在右相等人心中,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苏晨继续主持三州事务。

待三州安定之后,再论功行赏,将这些官员调任他处。

到那时候,百姓安居乐业,官员正常调动升迁。

上下安心,朝廷也省心,岂不是一举多得?

至于苏晨的异心,他们觉得完全是多虑了。

一名官员道:“若是他有异心,又如何会将高产的粮种,还有番薯、玉米这两样新物种献于陛下呢?”

这时,左相那边的一名官员出声反驳道:“若他没有异心,怎么不把茶叶和白瓷也献给陛下呢?”

听到这话,右相气笑了,“合着你是盯着人家的财路了?

陛下一心为民,全力推行新粮种、新物种,为的就是让天下百姓能够有个温饱。

你竟为了一己私利拿陛下做筏子?!

与民争利,你这是想让陛下为你的私欲背上千古骂名吗?!”

右相冷哼一声继续道:“想来,高产的粮食和新物种是挡了谁的财路了吧?!

那名官员哪敢和右相顶嘴,只能直呼冤枉……

一直听着双方争辩,没怎么开口的楚皇不耐烦听他喊冤,直接就让退朝了。

只是单独把左相、右相和晋王留了下来。

那名官员的脸顿时白了:完了……

陛下这态度,这是不想听他喊冤啊!

虽然现下没有对他做出什么处置,但是显然对他十分不喜……这下他的仕途算是毁了。

事实上,右相也没没冤枉他。

因为新粮种的出现,各地的粮价都有所下降。

往年,官员们职田上产出的粮食,吃不完卖出去也能挣不少。

甚至有的还因为三州之地闹旱灾,将粮食囤积了起来等着粮价涨,结果高产粮种一出来粮价就降了……

而且,这粮种是苏晨在三州之地先行种下,收获了第一批粮种之后,才传信给楚皇的。

而随着新粮种一起呈到楚皇面前的,还有双季水稻的育苗、种植方法。

楚皇喜不自胜,顿时决定在各地收购粮食与苏晨交换,把旧的粮种拿去给三州之地的百姓吃,新的粮种用来在各地推广种植。

如此一来,各地的粮价就降了一波。

结果没过几个月,苏晨又派人献上了新的物种——番薯和玉米。

消息一经传开,粮价再次降了下来……

第三百二十三章 疯马

有的官员反应快,新粮种刚出来的时候,就迅速将囤积的粮食出售,损失倒还不算多。

但是有的人还在观望,这么些年,粮价时有浮动,他们觉得即便是新粮种,收成能一亩高上那么几十斤就很不错了。

对粮价影响不大,到时候等这波热劲儿过去之后,粮价肯定还会恢复正常的。

这些人认认真真地分析了一波之后,信心满满地等着粮价回升。

结果被随之而来的番薯和玉米,打得措手不及。

那名官员便是观望中的一员,因此损失了不少。

可是这新粮种和新物种都是陛下亲自下令推行,他们哪敢表现出不满?

这不就只能把苏晨记恨上了嘛!

不然的话,按理说苏晨已经管理三州一年多,如今让他有个正式的官职,在三州之地再呆上两三年。

只要三州之地安置好了,那就是大功一件。

到那个时候苏晨再回京,凭着这大功就可受到陛下的重用。

若是如今就被召回,相当于是被招安。

虽有功,但资历不足。

到头来,最多就是封个没什么实权的侯爵,还是以安抚为主。

若想入朝为官还得从底层做起……

左相虽然对苏晨不信任,但也不容有人给皇帝抹黑,所以对于那个不知轻重的官员,眼风都没给一个。

……

另一边,姜瑶和姜羽帮小卖铺采买结束之后,最后一站便是去书铺买纸。

现如今,山坳里的适龄儿童人人都学会了拼音,甚至连一些年纪大的,也在孩子们的影响下,学了不少字。

如今村学基本上都是以选修课为主。

文化课基本上一天就一节,其余时间就自习。

为了这个,村学的图书室的书也越来越多。

甚至有许多学生的作业集……不但有拼音类的习题集,还有练字本、作文集、绘本、手工收录等等。

这些都是姜瑶和姜羽在收录作业的时候,将一些字迹工整的作业挑选出来,装订成册的。

目的就是为了将这些册子作为一个学习工具,以供后来的学生学习。

如此一来,倒是大大缓解了图书室存书不足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