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之前听方书净的那个法子果然有效,广告牌立出去没几天就有人过来打听北翁的新书什么时候到。
甚至有同行过来暗搓搓的打听的。
做书斋的这些人谁有什么渠道都是一清二楚,倒没听说他这里有什么特殊的渠道。
县城里不大的地方。他这么点新鲜事儿很快就掀起了一点风浪。
越是这样越是要谨慎。
雕版结束之后就请人开始印刷。
他们选用的是中高档的纸,印刷一本小册子成本就要十二文钱,找人配了图,还下血本了,订购了一批装书的木头盒子。
给这书放在一边的时候还真挺像那么回事儿的,看着就上档次。
这个话本让少东家这么用心,顿时道:“少爷,最近已经有很多人在打听了。咱不是已经有一百多本了么?”他看到装订好的新书,散发着油墨的香。外头都想买怎么他家少爷反倒是不着急了,他有点看不懂。
少东家道:“现在多少人盯着咱们家呢,只要把书弄出去,不出两日就会有复刻版。”
这复刻版就是所谓的手抄本,他砸了这么多血本在里头。若是被别人搅和了,甭说挣钱就是想把八两银子的本儿捞回来都不容易。
掌柜的也是做了多年生意了一点就透。听到少爷这么说,点头称是。
于是俩人硬生生囤了十天。
手里的精装本有一千多册了,才肯放出消息要卖。
书斋那边打广告就有大半个月,早就把这些书生的胃口吊的足足的。听说终于要开卖了。
一个个都翘首以盼的。
掌柜的定价八十文一套,包括一个木盒,一个线装本的书。纸质和印刷都是很好的。里头还配了画!
就这一套话本拿出去,就带着个贵的样子。
兜里没有钱的都不敢问价。
终于到了卖话本的那天。
少东家终于露面了。昨儿就把卖书的消息放出去了。今儿早早就有人在门口等着。就想看看这传说外地来的话本有没有本地的好看。
书斋还看到不少相熟的面孔,都是各家书斋差小厮过来买的。
这属于拿回去多半会用来复刻版,也要早有准备。就算是要复刻也是需要时间的。
这一千本,卖八十文,成本有三十文,五十文的利润。要是都卖光了去了本钱就有五十两的利润,跟方书净对半分一人也能拿到二十五两。
想想心头就是一片火热,但是这话他也就是想想,县里不大。几个私塾一个书院加起来也才三四百的书生,这一千本是打算放在铺子里慢慢的消耗。
少东家当着大伙儿的面还得讲两句道:“多谢大家光临,北翁最新的话本八十文一套。先到先得,有喜欢的可以买一套回去收藏。”
“这北翁以前写过啥啊?南南北北的话本我看的可多了。你一说,我也许能记得。”
“买一套。”
“给我也拿一套。”
这书都放在匣子里,这种精装版可不好买,有人打开粗略的翻了一下 ,里头还有画作,印刷也精良。
“给我来五套。”
“来十套。”
掌柜的在旁边一边招呼客人,一边收钱,还不忘跟客人闲话几句:“你们买这么多干什么?”
“今儿好几个同窗在复习功课,没时间出来派我来的。”
“我也是。”
他们的木头匣子精装吧,就看着一摞摞的被卖出去收钱收到手软。
那几个别的书坊的小厮看在眼里,一次就买了五本,别人买回去是看的。他们可是要复刻的!
一看今儿这供不应求的样子,他们悉知成本价的内行心里也是一片火热。早一点拿回去,就早一点赚钱。
书斋平日都是最安静闲适的地儿,今儿怎么比左邻右舍还喧闹。不少街边做做生意的掌柜的,都伸着脖子张望,卖书还能卖的这么火爆?
一上午卖光了四百套。
家里的存货一下子去了将近一半。
周围书斋的掌柜的伸着脖子看了半天,还挺酸的。前几天看他挂出广告架的时候就感觉不好,没想到还真让他料对了!
过了一会儿,就看见他们这最机灵的小二回来。手里还抱着五个盒子。
小二看见他就擦了一把汗,道:“掌柜的,好不容易抢到的。”他在那排了半天队呢。
掌柜的打开一看看见里头的书一眼,不由得也啧啧称奇,道:“他这是下本钱了。”翻阅两本发现字体都是一样的。明显就是雕版印刷的,开一套雕版可不少钱呢。
不知道什么样的话本能让他们下这么大的血本,立刻打开翻阅了起来。
刚一看就忍不住挑了一下眉眼,这书看着有点意思?本来就想瞄几眼,谁知道,一翻开就停不下来了。等翻到最后一页后面的情节没有了,道:“怎么就没了,后面的情节呢。”虽然这故事进入到洞房花烛,已是人间四大喜之一了,还有许多可以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