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我一个拥抱(9)+番外
“这不是起晚了,随手在零食箱里抓了几袋就匆忙出门了么?”
宋瑾笑出声,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她抬腕看了眼手表,“薯片你自己吃,我还有点事,先走了。下次课见。”
结果这名学生打定主意要送这袋薯片,眼疾手快地把薯片塞进了宋瑾的水桶包里,转身就跑了。
宋瑾无奈地笑了笑。她确实要赶往下一个场所。刚才耽误了点时间,这会过去估计会迟到,她加紧脚步,迈着大步,快速赶路。
***
到了室外,呼呼刮着大风,真是有种要把人卷走的气势。本来想跑来着,这会逆着寒风,像是在她面前织了厚厚一层网,每走一步都像是用力推开这层阻碍,实在跑不起来。
踩着点到了会场门口,整个人都快被吹成傻子了。手弯成鸡爪状,理了理头发。
走到后门处,轻轻压下门把手,猫着腰,小心推门,谁知道这老旧的破门发出很大的“吱吱吱”的声音。
这下好了,迟到被抓了个现行。
而且只迟到了一分钟。
这个时候低下头,硬着头皮进去也就过去了。
但是前面会场正中央,正在讲话的人突然停下来了,宋瑾下意识抬起头,对上了这个人的眼睛。画面像是被按了暂停键,两人对看了五秒。
宋瑾错愕的瞪大眼睛,接着脸就垮下来了。
呵,冤家路窄。
等等,刚才那双眼睛是什么意思?还有那拧着的眉头。
——是对没有时间观念的她的鄙视?
——是对打断他说话的一种怨念?
这短暂的几秒像是多米诺骨牌,按下了在场各位脖子上的按钮。大家以为进来了不得了的人物,整个会场的人都自动转头看向宋瑾所在的位置。
于是庄辰再次让她成为了人群的焦点,而且这些人是她的领导、同事和学生。
宋瑾想着等会议结束,她要去刨个坑。至于是埋她本人还是埋庄辰,她还没想好。
作者有话要说:【小剧场1】
作者:好想唱一句,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宋瑾:…并不想。
【小剧场2】
作者:“为什么不能把两人都埋了?”(超小声)
宋瑾:“……”
庄辰:“……”
读者:撒花,全文卒。
【本章参考文献】
【1】Christian Otte, et al,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Nature reviews. 2016 Sep 15;2:16065.
【2】J Paul Hamilton, et al, Depressive Rumination, the Default-Mode Network, and the Dark Matter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15 Aug 15;78(4):224-30.
【3】Huang YQ, Wang Y, Wang H, et al. Prevalence of mental disorder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epidemiological study. Lancet Psychiatry. 2019 Mar;6(3):211-224.
第4章
这次来进行汇报的是国外一位知名学者,前段时间拿了一个很轰动的行业大奖,系里就向他发出了邀请。
这位学者是庄辰的博士导师,正好庄辰前天回来了,系里就让他做了会议主持人。
关于这些,宋瑾并不清楚。
刚才庄辰是在用英文介绍学者的研究经历还有要汇报的主题。而宋瑾这个时候破门而入,才有了刚才这一幕。
这个小插曲过后,会议正常进行。
宋瑾稍稍弯腰致歉,随即找座位。系里的会议室不大,来听讲座的人很多,一眼看过去也没见到空位,不过看见徐瑶朝她招手,她尽量压低身体小心走过去。
落座后,放下包,才松了口气。
徐瑶递给她一瓶水,捂嘴小声说,“我怕你来不及,就给你占了个座位,喝口水缓缓。”徐瑶、李泽禾他们几个都知道每周二上午宋瑾都要去上课。
“谢谢。”宋瑾接过水。
接下来的讲座,听得非常晦涩,因为演讲人的带着很浓重的口音。徐瑶听了会,用胳膊肘碰了碰宋瑾,小声说,“听得懂么?”
“有些困难,不过看PPT的话还可以跟上,理解起来没问题。”宋瑾抿了口水说到。
一旁的李泽禾开口,“我听得也不是很明白。”
徐瑶放心的点点头。李泽禾是在国外读的博士,英语是他们四个人里最好的。
偶尔参加学术交流就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个时候只能连蒙带猜地听。
学者汇报了一个小时,之后是提问讨论环节。这次院士也在现场听报告,鼓励大家抓住机会多交流。
宋瑾有个问题想问,但想看看其他人会不会先提出来。刚才进来的时候有点尴尬,这个时候她想尽量安静低调。
一连串问题都提完后,会场渐渐安静下来,庄辰站起来,环视会场,“大家还有问题吗?”
宋瑾想问的问题刚才并没有人提出来。不过她想,算了,回去查查文献应该也能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