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后想起了往事。
皇太后说道:“后宫的嫔妃,能侍候了天子的,哪一个没些福份?就是在明事非上,不是人人拧得清楚。也不是人人懂是了取舍,知道福份有限,不可多占了,会折了功德。”
皇太后当年在太宗朝的后宫里。
也不是多出彩的。
她能上位也是她有自知之明。
同样的,皇后能上位,皇太后也看得明白。
这占了天时,占了地利,更占了人和。
哪一样,都有了。
皇后会上位,这就是合数使然。
“太后娘娘的话在理儿。”
武嬷嬷自然同意了皇太后的话。
在武嬷嬷与皇太后附合了话时。
东宫。
太子得了最新的消息。
在知道了嫡母又怀上了皇嗣时。
太子只能感慨。
他这一位嫡母倒是得宠的。
转念一想,也是啊。若不然的话,父皇岂会册立皇后?
“孤知道母后有喜,这乃是皇家添嗣的好兆头。孤还要给母后准备了贺礼。”
太子表示了他的气度。
至少,他要在父皇跟前,表示一下他对新的弟弟妹妹的欢迎。
更何况,一个新的嫡子,又或嫡女又如何?
双方年岁差别有些大。
太子今年十一岁,是一位少年郎。
再两年,他都要挑了太子妃。
真正在让太子更在意的,还是三皇子司马贤。
这一位年长的弟弟,才是太子更在意的。
“殿下仁善。圣上一定欣喜殿下告诉弟弟妹妹们的一片兄长之义。”
太子身边的小太监自然巴结了好话。
太子听了。就是笑一笑。
身为储君,他还是有度量的。
只是这度量,也要分了人。
若是可以的话,太子还是盼着嫡母的这一胎是一个妹妹。
皇家添些皇女,太子觉得甚好。
特别是嫡出的妹妹更好。
若是嫡出的弟弟多了,太子压力更大。
后宫之中,在知道皇后有喜时。
那是心思各动。
一时间,人人都往坤宁宫去道喜。
坤宁宫热闹起来,玉荣哪怕不想呢。
可别人来讨了喜气,说了好话。
她倒底要顾了体面的。
好歹,这些后宫的嫔妃们都是识趣的。
人人一定是捡了好话讲,是来坤宁宫捧了玉荣的。
听些好话。
人的心情甚是舒坦。
咸福宫。
史妃是跟魏采女一起回的咸福宫。
二人都是坐了撵,从坤宁宫归来。
史妃是妃位,她自然能享受了妃位的一切。
魏采女则是因为怀了皇嗣,得了皇后的恩典,那能享受了嫔位的一切待遇。
“魏妹妹,时间还早呢。不若到本宫的正殿坐坐。”
史妃提了话。
魏采女听后,同意了。
魏采女进宫的这些年,要说得宠?
一点儿也不同。
她这一回能怀上了,可谓是感谢了漫天的神佛。
“妾谢史妃娘娘。”
魏采女没拒绝。
她哪怕享了嫔位的待遇。
可位份摆那儿,是后宫最低的一等妃嫔。
哪敢摆什么谱?
魏采女不敢的。
在咸福宫的正殿,二人落了坐。
史妃叮嘱了宫人,给魏采女送来的自然是孕妇能喝了的蜂蜜水、小甜酿等等的饮品。
“听说妹妹爱吃甜。”
史妃解释了话,笑道:“这些望妹妹不介意,都是甜味儿的饮品。”
“劳娘娘关心,妾瞧着都好。”
魏采女笑应了话。
至于品了什么饮品?
魏采女倒真没多少心思。
魏采女想的是史妃与她谈话?
这想谈些什么。
“妹妹与本宫有缘的,咱们都是一年进的宫。”
史妃在回忆过往,她道:“本宫可记得当年妹妹选秀时,还是珠绿水袖裙,抚琴生雅韵。”
魏采女也是回忆起了当初。
魏采女善琴,这等事情当然瞒不了人。
可打入宫。
魏采女对于琴的钻研少了些。
当年能入宫时,自然也有青云志。
可事情呢?
多年下来,也在现实面前,一切看淡了。
天子的恩宠。
这是后宫的嫔妃们,人人都盼的。
可天子就一人,后宫的嫔妃不缺了。
这争夺一起,有人赢,自然就有人输。
魏采女自然就是不起眼的一人。
要说赢,自然不是什么赢家。
要说输?
比起那些没了性命的。
魏采女觉得除了幸运外,她不敢再求更多。
一年一年的圣宠淡了。
好不容易的怀上了皇嗣。
这可谓是魏采女一辈子的希望了。
“娘娘的记性好。妾自个儿倒忘记的差不多了。”
魏采女淡然一笑。
对于往昔,她不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