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之裕妃升职记(317)

有机会, 要处理干净。没机会,创造机会, 也要处理干净。

正统帝对于宗亲们, 有一种天然的防犯。

谁让他的亲兄弟们, 以及他的皇叔们,给他留的印象真真不够好呢。

真造皇帝反了。

还能让皇帝有好印象吗?

宗亲这儿, 皇帝都下了辣手。

那么, 勋贵那边也一样的。

这些勋贵里, 有上进的,自然也有混吃等死的。

那些上进的,只要站队位置,正统帝不介意用一用。天下都皇帝的, 皇帝当然需要自己信任的。

勋贵嘛,天然就是皇帝眼中的班底。

前题是这勋贵是识趣的。

至于那些混吃等死的?

若真是安份,皇家不缺了那一份禄米钱。

可怪就怪在,有些人明明没本事,还要站错位置。

皇家的站队,这很重要的。

站错位置,这可能要付出了小命来还。

当然,勋贵也有特权。

到底是皇家的江山,勋贵们的先祖是出了大力的。

若是可以的话,皇帝的罚,就是降爵。再然后,实在无可救药的,皇帝才会换了一枝爵位继承人。

至于直接除爵?

只要不是谋反的大罪,皇帝一般情况下,还是不会这般做的。

那显得皇家太无情了一点。

降爵,换一支承爵,这总归爵位还在的。

还给了勋贵机会。

只在下一代里有能耐的后人,起复可能的。

所以,机会给了。皇家的仁慈也表现了。

一切看的,就是能不能给皇家创造了价值。

这才是关键。

乾清宫。

皇帝搁开了事儿。

他在想着,皇陵守着的那一位啊,也许不应该留着了。

毕竟,瞧瞧,这都与外面的人勾连上。

借口,这当然不是借口。

是事实。

当然,不可否认的,在这些人串连时,皇帝是默默的看着。

这些人初犯罪,他没阻止。

他就想打一个大瓜。

现在借口来了。

一查,就能查了一个底儿。

皇帝就是借着机会,又能充实了自己的班底。

正统帝心情在此刻,还是没放松的。

毕竟,不尘埃落定前,皇帝都不会放松了警惕。

坤宁宫。

玉荣也在忙碌了。

关于丰收祭的事情。

丰收祭,这是祭祀了天地。

感谢了上苍与大地,这是让天下百姓又得一年的丰收。

封建时代嘛,自然是土地最重要。

人活着,就要填饱了肚子。

填饱肚子就要粮食,粮食从何而来?

自然是土地里种出来。

想丰收,得有土地。

同时,还要老天爷赏脸,这丰调雨顺了,才能大丰收。

若不然的话,那就不美妙了。

一年的丰收祭。

一场皇家的政治秀。

这当然要花钱的。

玉荣在看了旧账,要知道了这得花多少钱。

这今年她参加了,内务府当然也要添一笔钱。这一笔钱,自然是散了钱财,与民同乐的。

说白了,玉荣要收买人心。

她是皇后,皇后想不当了一尊泥塑的牌位。

那么,她就要表现出来了她极得民心。

民心即正义。

正义即公理。

有时候,大义的名份看着虚。

可在许多时候,没那一个大义的名份,就注定了走不到高位。

或者说,缺了大义的名份,就不能长久。

“小桂子,召了白氏、韩氏、金氏三人进宫一趟。”

玉荣对小桂子吩咐了话。

“诺。”

小桂子应了话。

“娘娘,可要奴才提点她们一些?”

小桂子询问道。

玉荣挑眉,她一笑。

“小桂子,看来她三人在内务府办事,还得了你的看重。”玉荣问一句。

“这三人办事挺有章法。”

小桂子承认了这话。

“去年春,至今年秋,她们三人在奴才手下,也有一年半的时间。奴才瞧着,这三人都是懂得分寸的。”

小桂子恭敬的说了几句好话。

“审计司的帐目上看着,倒是本份的,没乱伸手。”

玉荣是审帐的。

这些钱可是皇家的,若有人乱伸手,她不必饶了。

“至于传她们进宫来,本宫是有事情要吩咐。你们不必担心,本宫是有意赏了他们。若真罚?本宫不会见她们的。”

玉荣是皇后。

白氏、韩氏、金氏三人,只是一个挂名在内务府下的女官身份。

这能给皇家办事。

还是做了官。

那真是走上了正道儿。毕竟,当官,多少人都得巴结的。

何况,还是给皇家做了钱袋子。

这里面的利益纠葛,可是非常利害的。

“奴才明白。”

小桂子笑道:“娘娘一直都是最仁慈不过。她三人办得差事,有点儿小成绩。娘娘赏她们,自然是她们的福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