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之裕妃升职记(326)

就这,真是巧合?

这一回清洗这般巧的,全是洗牌到他这儿?

慕容国舅不相信。

可结果出来了。

皇帝的做法很成功。

或者说,在承天府这一州之地。

皇帝的权势太重。

没人敢顶撞了皇帝。

那些兵卒,现在就认了皇帝。

也认了吃皇家的饭,就给皇帝卖了命。

五十亩的土地。

还是承天府的上等熟地。这一份家业可不小。

哪怕是给皇家卖命,这等机会也不是人人都有的。

毕竟,普通的百姓,那就是庶民。

庶民,命如草芥。

真论起来。

皇帝给的这一份家业,那是养活一家子绰绰有余。

当然,现在这时代里,可不兴什么小家。

一个家庭,那一般都是三代同堂,又或是四世同堂。

从祖父母,到父母辈,再到儿女辈,再到孙儿辈。

总之,一家子人口超出十口人,都是非常的可能。

如果人口多的,可能二十口人开外,也是有可能的。

当然,这般多的人口,不是谁家都有富余的土地。

可以说,庶民的日子难熬的。

当然,看着小儿辈多。

可生的多,不一定全能养活。

便是小儿辈长大了,这时代的徭役,兵役。

总归,都可能要填了人命的。

所以,才有一句话,叫宁为盛世犬,莫为乱世人。

在乱世里,人命比草芥更不如。

正统十一年,秋。

丰收祭。

朝廷大事,唯祀与戎。

祭祀天地,自然是操办的非常的隆重。

这是在敬天地,也是在祈祷天地庇佑天下黎民,盼来年又有一个丰调雨顺的丰收。

朝服宫妆。

一派雍容。

玉荣坐在凤撵上,从宫门出,往东城门去。

喧嚣?

不存在的。

京都人,活在皇城根下,哪会不懂了规距?

毕竟,这是天下最繁华的地方,亦是天下首善所在。

圣驾经过,有衙门的人喝斥。

不管是谁?

自然只有伏地跪拜的。

于是,玉荣在凤撵之上。

她能看的,就是那些伏低的头颅,以及那些黑压压的发髻。

远远的,看的不那么的真切。

一直到出了城门。

在城外。

景色又不同。

可这些玉荣不在意。

玉荣本以为她会很激动的。

可实际上呢?

她的情绪很镇定。

玉荣在想着是不是太镇定了,反面是她情绪过于激动呢?

圣驾与凤撵到了祭祀的高台前。

停下来时。

那是地毯铺地,一直延绵至高台之上。

正统帝下了圣驾。

是朝臣们的拜服,以及参拜大礼。

此时,玉荣本以为她也要行礼的。

正统帝却是来了她的跟前,他执了她的手。

“朕与梓橦一起祭祀天地。”

皇帝的态度很诚恳。

至少,在玉荣眼中是如此的。

礼官宣读了圣旨。

在场的朝臣们,是跪拜着听完了圣旨。

一直等着宣读的圣旨结束。

然后,才是众人的高呼。

“大魏万年万年万万年。”

“……”

礼官将圣旨双手捧着,捧到了帝王的面前。

正统帝走上前,接过了圣旨。

此时,皇帝的神色是严肃的。

尔后,帝王将圣旨接过来,然后,再是奉还回了李公公亲自托着的木盘之中。

在木盘之上,有皇帝要宣读的祷文。

这一处的高台,是祭祀上天。

此处祭祀之后,还要再换方位。

去另一处祭祀之地,那方是祭祀大地。

此时,礼官唱诺。

帝王一步一步的走上高台。

在高台之上,是一尊鼎。

鼎,意味着国运镇社稷。

鼎中,是烧着的熊熊火焰。

一阶一阶的走至鼎前,正统帝展开了祷文,一字一字的念着。

“……”

玉荣在高台之下。

她离的远。

其时,正统帝念的祷文至她的耳中时,已经隐隐之间不那么清楚了。

可这等神圣之时。

她的态度也是庄严的。

一篇长长的祷文,带着帝王对上天的敬意。

一直到念完之时,帝王才是合了祷文,将其献入鼎中。

首祭,自然不是祷文。

这只是一个开始。

从祷文开始,这是表明了帝王把他的祈祷奉给了上天。

皇帝,自称亦是天子。

上天之子,自带了神圣的光环,这是皇权天授之。

这便是一个皇朝的天命所在。

也可以说是大义名份。

当然,不可否认的,在开国之时,还是要一场一场的大战打下来。

诸侯争霸,最后胜下来的那一位才是真龙天子。

一个皇朝的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