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荣见着正统帝。
皇帝心情不错的样子。
“恭请圣安。”
“梓橦不必多礼。”正统帝摆摆手,他笑着回了一话。
玉荣也不客气,她得了正统帝这一话,便是走上前。
她在正统帝的身畔落了坐。
“我刚来时正巧着遇上了太子。瞧着太子新婚宴尔的, 与太子妃真是一对佳儿佳妇。”玉荣是笑着夸了话。
“是不错,这一对佳儿佳妇就像梓橦说的, 朕盼着他们夫妻和睦美满。”正统帝也是凡人。他曾经大婚时没得到的, 现在自然盼着自己的儿子得到。
当初大婚, 正统帝跟甄皇后之间可没什么美妙的回忆。
于是,在太子大婚这事情上,正统帝可是琢磨许多的。
长乐县主能入主东宫。
说起来是她的家世背景不差。本人也是出众。
但是, 正统帝考量的还是长乐县主多有入宫。
而且还跟太子在宫宴上也是遇过几回。
正统帝差人侧面的问过太子对长乐县主的看法。
看法是正面的。
于是,这二人有眼缘。
至少, 正统帝是这般认为的。于是, 这一位嫡亲的外甥女才会被帝王指进东宫, 做了皇家的儿媳。
“当是如此。”
玉荣给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玉荣在正统帝这儿,当然只会说了太子、太子妃的一点子好话。
这事情摆明了是正统帝这一位父皇撮合的,哪能讲坏话了。
“圣上, 我在寿康宫时,还听着母后提了贤哥儿的年岁。这一转眼的,贤哥儿也是长大了。瞧一瞧, 等两年大选时,这贤哥儿都能指婚。我这算不算人老珠黄,美貌不在?”
玉荣有点儿自嘲的小味道。
正统帝仔细的打量了皇后。
正统帝摇摇头,说道:“梓橦美貌依旧在。朕眼中,梓橦甚美。”
“至于贤哥儿啊。”
正统帝也是琢磨了良久,他才回道:“贤哥儿的年岁,也算一算快到指婚的年纪。朕与梓橦多年的感情,相如与沫。朕……”
正统帝似乎在思考了什么。
“不若贤哥儿的婚事,就由梓橦你拿主意,你挑一个合心意的儿媳如何?”正统帝笑着问了话。
玉荣听了这话,心中没什么欣喜的。
对于正统帝这话,她只感觉到了微微凉。还是透心凉。
如果正统帝对儿子的未来看的很重。
那么,这一位儿媳一定得自己挑的。
可若是对一个儿子的未来,不那么的慎重。
那么,这儿媳的人选嘛,皇帝就可以随意一些。
“还是圣上给贤哥儿挑了嫡妻的话,您指的婚,我最放心。”
玉荣笑着回道:“都是圣上的儿子,圣上可不能偏心眼儿的。”
这话玉荣说的宜嗔宜喜。
不是抱怨,而是一种打趣话。
正统帝当然就没搁了心上。
正统帝想了想,说道:“罢,罢。既然梓橦你这般讲了,朕绝对不能偏心眼儿。贤哥儿的婚事,礼哥儿的婚事,等着大选时,朕一起指了。”
“这哥俩的年岁倒是相近。”
正统帝说的顺嘴,他显然对于两个儿子的生辰,还是时时记着的。
“两年后的大选,礼哥儿的年岁会不会太小了些。”
玉荣又是问了一句。
正统帝听了此话,却是微微摇头,笑道:“不小了,可以指婚。指婚又不是马上要成婚。”
既然正统帝都如此讲了。
玉荣自然点了头。
“两个孩子的婚事,还是要等了年月的。这般不急一时。只和靖的婚事,倒是近了。”
玉荣笑着提了一话。
“是啊,和靖的婚事近了。”
正统帝想到了次女。
和靖二公主的婚事,是近了。
这一个女儿要出嫁,要说舍不得,皇帝还有点儿。
当然,更多的,倒是也是淡然。
“我与刘妃那儿商量了,刘妃最是在意和靖,和靖的大婚嫁妆,刘妃一直盯得紧。我差人核实了,一切都是办的妥当。”
玉荣心中有数儿。
刘妃在自己的女儿大婚一事,那是真花足了功夫的。
和靖公主有这么一个母妃,想来也是福份。
毕竟,后宫的皇子皇女们,想平平安安的长大,一个好的母妃是必需要的。
若不然,后宫里不缺了夭折的孩子。
更甚者许多的皇嗣,那是没出生,就是已经落胎了。
延禧宫。
刘妃在与和靖二公主商量了话。
“你专心了婚事便是。至于东宫那边,哪怕添了一位皇嫂,你也不必走的太近。”
刘妃仔细的叮嘱了。
“母妃,若是将来的话……皇嫂会不会与我计较。”
和靖二公主还是在意了太子妃的。
毕竟,这可是东宫的女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