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是这般的结果?
他若不当了储君,一个废太子还有活路吗?
东宫外。
皇帝与皇后离开。帝后二人没有回了乾清宫,而是一起到了坤宁宫。
坤宁宫。
一归来后,玉荣与皇帝准备谈谈话。
宫人送了茶水点心,然后,就被打发了。
玉荣对皇帝说道:“圣上,先饮些茶,您缓缓气了,莫要过于伤怀,是伤了身子骨。”
喝茶?
正统帝哪有兴致。
正统帝拿了茶盏,拿起来,又搁下。正统帝问道:“梓橦,朕若废了太子,你如何看待此事。”
正统帝这般问了话,玉荣怎么回答。
玉荣能说,她就站旁边看吗?当然不能的。
玉荣于是回道:“圣上,您为了皇长孙的事情,真废了太子。会不会是一直情绪激动,这是早率了一些?等您消消气后,您也是会原谅了太子的。”
玉荣能说,皇帝一定不会原谅了太子吗?
拜托,太子可是皇帝的亲儿子。她只是嫡母而矣,可不敢火上烧油。
万一往后的哪一天,皇帝突然念起太子的好来。
她现在画蛇添足之举,那就是给自己埋了祸根。所以,玉荣得说道:“圣上,您是圣天子。不若,你再想想,多想想也免得将来后悔一时气情时,所做的决断了。”
“父子之间,哪真有什么隔夜的仇怨。”玉荣简单的把话圈了范围,这是父子之间的小矛盾。
正统帝听懂了。
可正统帝摇摇头,他说道:“朕不是一时之气。朕是真觉得太子不合朕意,非是朕眼中的储君。”
正统帝就是觉得太子不成了。
太子既然不成了,那么,皇后的意见就更重要。
毕竟,正统帝其它的儿子可都是皇后生的。
正统帝也是此时突然发现,他除了太子外,能继承大位的。这就剩下老三、老五。
老四不成的,一个患者了哑疾的儿子。
唉,想到老四,皇帝就觉得武嫔当初得一个嫔的待遇料理后事,还是太宽恕了。
搁现在,皇帝觉得给一个采女的位份足矣。
当然,这也是现在皇太后薨逝。不然的话,皇帝肯定还是会给皇太后体面,武嫔那儿到底不会太**份。
打武嫔的脸,那打的就是皇太后的脸。
所幸的是皇太后已经薨逝,已经不在了。
皇帝能想到的,就是老三、老五两个儿子。老五太小了,这能培养就剩下老三雍郡王司马贤。
“朕意已决,太子,朕是废定了。”
正统帝给了他的决断。
玉荣听了,心中小欢喜。
皇帝都说的如此肯定。
太子废定了。
太子倒台,她的儿子能上位。
多欢喜的事情。
可惜,当着皇帝的面,还得陪着皇帝难过。
明明玉荣都是欢快的,想唱一首歌儿来庆祝一下了。
此时,却要摆了一张晚娘脸,她也是挺辛苦的。
在宫里活着,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太子不能担当储君大任,这一任的东宫太子,朕瞧着老三不错。”
正统帝这话一出来。
玉荣的心跳加快了一拍。她忙是回道:“圣上,太子的事情,您再多思量思量吧。至于老三……一切不急。您不妨再多考一考老三。”
这时候,不能急。
可不能猴急猴急的,那会怀了印象分。
玉荣的人设不能崩。
她儿子老三司马贤的人设,更不能崩。
所以,玉荣忍得有点儿辛苦。
可她心中美滋滋。
真跟中了亿点点,那般一样。
那是只有一个念头,发了,发了。
正统二十年,秋。
皇帝宣布废太子。
朝野震动。
京都内外,谣言纷纷。
可这就是一个开头。
皇帝颁布了废太子的圣旨,然后,就是让绣衣卫圈禁了慕容国舅的国公府。
总之,绣衣卫出动,在京都大加拿人。
那些人都跟慕容国舅有关系的。一个派系里的一条战壕内的盟友。
京都内外,在慕容国舅一系人马出事后。
官场上突然安静如鸡。
人人都在揣测,这可是什么大同波。
紧接着,慕容国舅府被查抄。慕容国舅被皇帝亲自赐了自尽。
谣言散了。
皇帝的圣旨,也在京都传开。
有消息的都知道发生什么事情。
慕容国舅与太子谋反。
啧啧,这可是大事情。
皇帝一举抓获人证、物证。然后,废太子的事情,赐死慕容国舅的事情,这便是有点儿顺利成章。
事实呢?
有点出入的。
皇帝废太子,那是真的。
皇后耿玉荣是当事人,那是亲眼见证。
真正让皇帝动怒,会赐死慕容国舅的,那是的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