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老夫老妻种田记(快穿)(32)+番外

作者: 长桥北转 阅读记录

“说起来,你会那啥语不?”林平安看了一眼颜希月,“就是那个叫啥洋文,小颜你说对不?”

林建业摇头,“我那会儿就学过一阵儿俄语,后来进了部队,有个大学来的兵,倒是会讲两句英语。”

“咱县里不是有个书店嘛,我有时候去那里面,看到里面许多报纸上,有招那个翻洋文的,翻译一千个洋文,能给几十块钱呢!”

“是呀,这都得专业人才才能做的。”林建业感叹道。

颜希月说,“也不一定,咱说的叫一种语,那洋文又是一种,归根到底都是用来交流的语,咱要是学习学习,那也是能说的。”

“娘,你是这么想的?”林建业想,他娘还挺时髦,还挺不服输。

“嗯,你刚生出来那会儿还不是啥都不会,现在一样能说会唱的。”颜希月摇头,“不懂就得学,不是有句话嘛,活到老学到老。再说,就冲着那几十块钱,你也得把那个叫啥文的学会。”

林建业想了想,倒还真是。他现在不就是嘛,都二十多岁了,还得研究咋烧砖呢。

“娘,你说的对,是该学。”林建业点头,“学会了就是自己的,以后总能用得上。”

“这么想才对。”颜希月又道,“别看你现在都二十多岁了,说小不小,都是该成家的年纪了,但是你和我还有你爹比比,不还得活几十年嘛,多学点总没错。你腿不方便,那就多动脑子,靠脑子吃饭,总之活人不能让尿憋死。”

“你娘说的是,我都眼馋那几十块钱呢!那上面说一千个字都得几十块钱,那要是翻本书,你想想,千把数子总有,都能在县城,在市里买套房了。”

这说的,是挺让人眼馋的。

林建业又萌生了一个想法,以前他咋就没发现这么多赚钱的路子呢,看来还是他经事太少,不如他爹娘睿智。

吃完饭,林建业拿着那本烧砖的笔记琢磨,林平安和颜希月又去了山上。

第17章 七零老夫老妻16

山上,林平安和颜希月熟门熟路地找到隐蔽的地方。

“老林,咋想着给报纸投稿了?”颜希月问。

林平安:“也不是突然想到的,今儿我不是在城里转了转嘛,找建群小子家的时候正好就路过书店,我看到那书店,就突然想到这事儿了。”

颜希月沉默片刻,然后缓缓开口,“你不觉得咱俩过来之后,改变的有些突然吗?为啥你以前就没想过投稿呢?”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林平安摇头,“你不知道,原先这位老大哥就是读过书的,只是读的少,才将将识字看书。老大哥喜欢读书,以前送几个孩子读书的时候就经常蹭课,还借了几个孩子的书过来读,是个好学的人。”

颜希月有些犹豫,“那原先的老大哥学得咋样?”

要是半个油瓶晃荡,那也是不成的,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不对劲儿。

“咳咳。”林平安迎着自己媳妇儿的眼神,说道,“没什么长进,就是字认得多了。”

颜希月:“……”

她真不是看不起人,如果只是认字的水平,投稿的话十成七八是不会过的。

见自己媳妇儿脸色不大好,林平安又补充道,“但是别人不知道,老大哥是个要面子的人,几个孩子不清楚他学得咋样。就是外人,也只知道林老三读过书,至于啥样水平,也是不知道的。”

“所以?”颜希月问。

林平安答,“所以别人又不清楚我是啥水平。”他理直气壮,“以前没想着投稿,那是家里的情况没到如今这地步,现在咱家困难,自然得多想些法子。咱们是乡下人,除了种地就是种地,别的咱也干不成,也不能干。但是给报纸投稿,其中的可操作性可就大了。你想想,具体的稿费是多少,端看咱被取用了多少份,咱广撒网多捞鱼,写得多就赚得多。这可是明明白白的,光明正大的来钱的路子。”

“你写?”颜希月问。

林平安厚着脸皮,嘻嘻笑了笑,“当然是咱俩一块儿写。另外我今儿不是提了个翻译的事儿嘛,媳妇儿你别的不说,翻译医学书籍这块儿,绝对算得上顶尖,要是咱有了门路,以后赚大钱还得你来。”

这个年代的翻译,是相当赚钱啊。

千字三十到几百不止。

要知道,医学书可都是一本本的大部头,拿出去直接可以当砖头使的。

要是翻译完一本大部头,那钱……

啧啧,想都不敢想。

这也就是现在,放在几十年以后,这翻译的价钱就没有变过。这会儿翻译一篇文章赚多少钱,几十年以后照样还是那点儿钱。

颜希月对此不置可否,饭要一口一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