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地精三岁半(257)

人就是这么奇怪,一开始崔家突逢噩耗时,大部分人都同情安慰她们,可现在一看这几双让人眼红的布鞋,心里那点同情好像也没了,一个个急着问李宝柱:“找到没?”

“找到啥?”

“有多钱?”

李宝柱歇了口气,一愣,“没找着啊。”他倒希望啥也没找着呢,不然崔春晖的大伯就要被劳教了,说不定还得坐牢挨枪子儿。

“啥?!”

“怎么可能?!”

“好宝柱,你看清没?都找了些啥地方?”

甚至,还有人小声问:“地窖找过没?”

不说崔家人对这一百八十度转变适应不来,就是李宝柱这样的半大小子,也愣住了,大咧咧问:“咋滴你们还希望找到点啥呀?”

“嗯哼。”

“咳咳。”

大人们仿佛集体犯了咽炎,装模作样不敢接茬,毕竟,她们心里还真是这么想的!可作为多年同村,崔老太也爱给人主持公道,没少帮过其中几家,这是赤裸裸的忘恩负义过河拆桥啊。

“我就说吧,我男人只是去赶集,还投机倒把,投他老娘嘞!还想上家里搜赃物,有本事挖他祖坟去啊!”刘惠双手叉腰,得意坏了。

姜还是老的辣,婆婆这波东西藏得好!

“彩鱼啊,你好好看看,这都是些啥人,以前你爸爸在家,哪家有个重活脏活不是他去干的?现在你爸还没死呢,就全都翻脸不认人了!”

刘惠把小彩鱼抱着竖起来,故意指了一圈。

谁被她指到,都臊红了脸。

刘惠是给她点阳光就能灿烂的人,当即愈发“忘恩负义”“过河拆桥”“人不如狗”的骂起来,别看她不识字儿,可骂死人来那都是用成语的!

渐渐的,快两个小时,民兵依然没回来,李宝柱也没带回消息,大家都知道,今儿是搜不到“证据”了。以民兵队的做事风格,要真有收获,早大张旗鼓的闹起来了。

果然,远远听见喇叭声的时候,那两只“大公鸡”垂头丧气回来了。

刘惠瞅准机会,抱着小彩鱼冲过去,嘴里不干不净,骂骂咧咧,把公鸡们的祖宗十八代全问候一遍。

她是个妇女,还是当事人的婆娘,又抱着吃奶娃娃,民兵队再怎么凶恶,那也还有两分良心,不敢拿她怎么样,直被骂得抬不起头,最后逃也似的离开。

当然,张爱国又跑进顾家,捧了一捧刚炸出锅的酥肉,小跑着追上去,“诶兄弟,前头的无产阶级专政民兵大兄弟,你们等一等嘞!”

“这是咱们村顾家的酥肉,他们家儿子今儿结婚呢,本来该留你们坐下喝杯喜酒的,可你们是大忙人,公社主任等着你们消息呢……这是几块酥肉,你们尝尝。”

说着,就把还冒着热气的金黄焦香的酥肉塞他们手里,他手掌心都给烫红了。

本来,两个年轻人也都是没结婚的,听说有人结婚能沾喜气,心里都开心,更别说这么冷的天,有热乎乎的酥肉吃,那心也跟着热乎起来。

跺跺脚,“多谢张队长,崔建国的事儿我们会如实反映的。”

他们就说吧,就崔建国那鞋子都磨破的模样,真能投机倒把挣大钱?自行车都快散架了,不知绑了多少道铁丝,生了多少锈,昨儿被治安队一踢,当场就成一堆废铁了。

就这样的,能搜到啥?

有油水的都让那些关系户抢着去了,他俩是没靠山才被“发配”来的,回去得好好说道说道,这崔家就是一家子穷光蛋,耗子进门都是哭着出来的,把人好好的壮劳力劳教了,工分咋整?

总不能让一窝女人养活孩子吧?看村里那些女人们,一个个得意的,估计就像那夹“鸡蛋”的男娃娃说的,崔家是整个牛屎沟最穷的人家,谁都看不起他们呢!

要真沦落到这地步,那日子还怎么过?虽然《人民日报》让大家批判小生产,批判资本主义,“警惕商品交换原则对党的侵蚀”……可,也没说要把一家子女人往死里逼啊?

能放还是把他放了吧,抓谁不好抓个穷光蛋!

要说有钱的就是搞资本主义,那今儿结婚这家还更像资本主义!这一咬一口油的酥肉,里头用的全是上好的三线五花呢……当然,他们也就只敢腹诽几句而已,毕竟来之前书记就交代过,这个生产队有个姓顾的转业团级干部,县长对着他都要客气三分呢。让他们千万别惊扰了顾主任,就是搜家也得温柔些。

牛屎沟的妇女们想不到,她们的态度居然推了崔家一把,让崔建国免去了不少皮肉之苦。当然,她们也没时间想,迎亲的喇叭声越来越近,已经快到村口了。

“新娘子来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