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地精三岁半(534)

幺妹眼珠子一动,“二十斤。”

“只有二十斤啊……”

“二十斤够了。”

何老师和曹宝骏同时出声,只不过一个嫌少一个嫌多。

作为一只聪明的小地精,崔绿真懂得一个道理,越是少的东西显得越金贵,价格越能卖上去,所以她一口咬定“只有二十斤了哟,卖完就没有啦。”

何老师绝对想不到,她这么小大的丫头会故意这么说,当即爽快的问能不能帮送到学校,什么时候能送来,顺道先给了她十块钱的定金。

幺妹留下她的姓名、地址和电话,高高兴兴的蹦跶进门,“爸爸妈妈,我卖了二十斤柿饼哟!”

递上一张大团结。

正在商量事情的两口子一愣,“哦?”

不过,等听完小丫头的话,他们就不淡定了,他们这个啥都懂啥都会做的闺女,居然单枪匹马卖出去一百块钱的货!关键是,谁也没想好怎么定价的,她就给报出去五块一斤?

其实,按照成本来算的话,两块一斤都有很大的赚头,她居然五块一斤?!

“会不会……这也太贵了吧……”黄柔有点吃惊,有点犹豫。

“不贵,我姨妈和满银叔叔花了那么多心思呢,他们好辛苦哒!”

“可也……”

幺妹“哎呀”一声,小大人似的说:“妈妈你太笨啦,只要他们愿意花钱买,我们就可以卖的呀。”

黄柔还要再说,顾学章拦住她,看着胸有成竹的闺女,笑道:“孩子大了,你就让她试试。”

“一块钱不到的本,卖五块,这不是暴利嘛……”

可她不知道的是,这只是一个开端。

虽然来了个开门红,可幺妹却还是不想回家,厂里还剩五百八十斤呢,还有今天满银叔叔又去买的生柿子,怎么说也是一千多斤的出量,她们还得继续找销路。

母女俩出了物资局,幺妹下意识看了一眼对面的体育馆,也不知道思齐哥哥在书城怎么样啦,那年的世锦赛他虽然参加了,可终究还是比不上从小训练多年的职业选手,忍痛输给了日本人。

他心有不甘,愈发勤学苦练,三年来很少回家,哪怕是来阳城市打比赛,也只是抽空回家一趟,几乎努力到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境界,立志要在来年夏天的世锦赛里赢回来。

因为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哥哥现在状态可好可开心啦,听说以后省队还要给他保送大学呢,只是不知道恢复高考后还能不能兑现承诺。

但无论如何,师傅师娘也已经超级开心啦!

顺着北京路,走了十来分钟,还没看见百货商店,幺妹有点口渴,“妈妈,为什么这条路叫北京路呀?是北京人来修的吗?”

黄柔怔了怔,“大概是为了纪念北京吧。”其实,是文革期间为了表明阳城市坚决拥护中央决定,全是人民一心向往首富的意味而改名的,以前好像不叫这名儿。

“为什么要纪念北京呢?”

黄柔扯扯嘴角,“因为那是个大城市,是全国人民都心驰神往的城市啊。”

幺妹似懂非懂的点头,“我也向往呢。”

“嗯?”黄柔一愣,忽然停下脚步,“你想去北京吗?”

“想呀。”

黄柔很快反应过来,估摸着是春月和友娣给她描述过首都的繁华,小丫头爱新鲜,没去过的地方都想去吧。

幺妹小心翼翼偷看她一眼,悄悄的舒口气。

我的傻妈妈哟,我总不能说我想去看看外公外婆长啥样吧?

来到百货商店,她们不认识人,就这么懵懵懂懂的上去推销柿饼,一连去了两家商店,售货员都不欢迎她们,站在高高的柜台后,不可一世居高临下的,跟防贼似的防着她们。

一直到第三家,刚好负责采购的工作人员看见,态度还蛮好,把她们叫进办公室聊了会儿天,看过她们的介绍信,又尝了一块柿饼,说过段时间通知她们,没说要也没说不要。

不过,小地精的直觉,这单生意肯定是做不成的。

估摸着要下班了,母女俩灰溜溜走回物资局去,顾学章刚好在大门口等着她们。

“怎么,小推销员出师不利?”

“嗯呐,他们都不买咱们这么好吃的柿饼。”幺妹嘟着嘴,有点沮丧。她长这么大,做这么多事,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大的挫折。

对从未失败的小地精来说,做推销员的第一天,不是很顺利呢。

一路上,两口子继续商量买房子的事,也没空管她,只是听她说明天还要继续来做推销员的时候,惊诧了一下下。

“销售是大人的事儿,我们会想办法,你好好念你的书就行。”

“可我作业都写完了呀。”

“太阳这么大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不怕晒成小黑人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