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地精三岁半(793)

有时候是打篮球,有时候是乒乓球,有时是跳绳,下午还有西晒,晒得人昏昏欲睡,想要好好听讲都不行。

幺妹人缘好,一路逆着人流方向过去,都是大家跟她打招呼的“绿真”声,问她去哪儿呢。

等到好朋友,出去自由市场买几斤苹果香蕉,两罐麦乳精,她跟着丽芝来到市医院外科。

幺妹一愣,胸口疼为什么要住外科呢?

身旁的丽芝却似乎一点不对劲也没察觉到,她提着一网兜苹果,“我妈最喜欢吃苹果啦,尤其是沙沙的,可以用勺子舀着吃,我却一点也不喜欢这种没牙老太太的东西,她说我吃脆苹果不好,太酸了……”

说着说着,就带了哭音,她虽然不知道怎么回事,可母女连心啊,妈妈的病应该不那么容易好。她想要那个能说她脆苹果不好吃的妈妈回来,她愿意听她的话,天天吃面苹果。

似乎是为了找回信心,她需要“小福星”的定心丸,“绿真你说,我妈妈会很快好起来吧?她的病一点儿也不严重,对不对?”

幺妹“嗯”一声,没见到杨阿姨之前,她也不敢说任何保证的话,“你别担心。”

外科病床十分紧张,不管是什么年代,阑尾炎胆结石那都是常见病多发病,做手术的不少。杨老师的病床被安排在一个很小的过道上,床铺周围还有一面简单的屏风挡着。

她们到的时候,整个病区都飘荡着一股饭菜的香味和酒精的刺鼻味,有种怪异的感觉。

第188章

唯独角落的小床上没有饭菜香味, 屏风后静悄悄的,要不是被子拱起的小小一个包,幺妹怀疑上面根本没人。

“杨老师?”她轻轻试着叫了一声。

被子小包没反应。

一路上本来还叨叨叨的杨丽芝, 忽然“近乡情怯”, 一句话也不敢说了, 甚至不敢上前, 只躲到屏风后,捂着嘴,嘴巴里发出压抑的“呜呜”声。

幺妹鼻头一酸,杨阿姨就跟她的伯娘一样,以前跟妈妈一个单位还经常帮妈妈忙,他们家之所以能走出来开厂子也是受了她请三伯娘做背带裤的启发, 不然谁能想到农民能靠大多数人都会的针线活挣钱呢?

而且,杨老师还教过她两年语文,对她很好, 经常额外给她和丽芝菲菲开小灶, 对她们也格外严格……可以说,没有杨老师语文打的底子, 她们仨的成绩都不会这么好。

而现在,风姿绰约, 时髦洋气的杨老师居然变成了长床上一个小包,她叫了好几声她都听不见。

幺妹擦了擦眼泪, 杨老师床尾有个老太太一直坐着,忽然道:“你是她学生吧?比亲闺女强,她那个闺女哟……”

老太太“啧啧”两声,“还闺女呢,来了两趟, 揣着手在床边站一会儿,就说有事先走了,这我瞧着也不像啥领导干部啊,咋比领导干部还忙,有多大的事儿能比她妈重要……”

可能是一个人待得太寂寞了,老太太见她和和气气的招人喜欢,话匣子打开一发不可收拾,从杨美芝的穿着到言行举止,再到今儿刚走的“对象”,一通说教噼里啪啦,顺便再表达她对这个变革的社会的不满。

“就那样的二流子臭流氓,还对象呢?要早生几年那就是当土匪的料,要我我能打死她!”

正说得唾沫横飞,杨老师醒来了,她转过身来,虚弱的冲幺妹笑了笑,“绿真来了,今天没上课吗?”

幺妹看看窗外的太阳,喉咙发酸,“我们放学啦杨阿姨。”

“哦,瞧我,睡迷糊了,还以为是上午呢。”她挣扎着想要坐起来,幺妹赶紧把她扶起来,谁知收下碰到的却是一把骨头。

原来的杨老师,那可是整个子弟小学有名的丰腴,尤其腰腹是很丰满的,皮肤又白,个子小巧,穿对衣服的时候很有仕女图上美人的风姿。可从发病到现在,也才二十天不到,居然就瘦得只剩一把骨头了。

“吓到绿真了吧?我不是告诉美芝,让她别往外头说嘛?”她原本盈满笑意的双眼,此时只剩一点点光。

幺妹终于知道奶奶为什么叹气了,这样的病进展如此之快,怕真是凶多吉少……她忙用灵力感受了一下,发现阿姨左侧乳房上有一个鸡蛋大的板包块,非常硬。

这样的包块她只在杨旅长腿上看到过,那叫骨癌,那现在这个就是……她心头一痛,怪不得奶奶会叹气,这真的是绝症。

不过,她迅速的在地精记忆里搜索着,有什么植物是能治这个病的。

“哎呀,小杨啊,不是婶子说你,你这病就是活生生气出来的,他们说的话你就当放屁,不然……”

“喂喂喂,别说了,刚病人还气吐血呢没看见?”一名穿白大褂的大夫走过来,十分不爽的凶了老太太一眼,“就你话多,赶紧歇会儿,不歇就下楼散步去,别在这儿影响别人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