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长命百岁(61)+番外
“都是些不足为道的小人罢了。”
“如今陛下问事,先中朝再外朝……”
“陛下糊涂啊!”
有人冷笑道:“那公孙羊不过一介农夫,何曾有过处理政事的经验,他有什么能力,凭他也能审阅诸公的文章?”
一群人极为愤慨,批判《监察令》和中朝机构,厅内嘈杂无比,那一缕洁白的暖香也被搅弄得晦暗混沌。众人讨论半天,有人断然道:“在下绝不写这奸忠媚上的东西!”
其他大夫愣了一下,说:“我也是!”
“胡君说的有理!”
“我也不写!”
他们说着,将目光转向了高恭知。
“此事违反祖制,万不可行!历朝历代,先古圣人之制,何曾有这样的先例!”高恭知凛然说:“陛下此举,恐乱我朝纲,吾等齐名上书,必然要废除《监察令》,还朝廷清明!”
他说得慷慨激昂,心想反正我的政论已经交上去了。
日头最高的时候,白金色的阳光散发出炽热的光芒,将地面与房屋照得一片雪白。
高恭知准备起身送客,正在这时,门外通报,来了一个小黄门,令高恭知立刻进宫。高恭知还茫然无措,正准备打听一下消息的时候,小黄门见他家里聚集了一群大夫,笑道:“正好诸公都在,那便一起走吧,免得我再单独通知。”
十几个人被安排进马车里,浩浩荡荡朝紫微宫里走,高恭知试探地塞了点银子,问那个小黄门:“陛下这是何意?还请透露一二。”
小黄门没接银子,说:“你们进宫之后,自然就知道了。”
他们还遇到了另一抬轿子,两队马车在窄路上遇到,小黄门二话不说就命令马车退后,给对方让路。
高恭知好奇地往对面看去,正好一阵风吹过,掀起了车帘,露出张来潜那张漂亮的脸,丹凤眼半眯,眼底下一圈乌黑,表情很不好看。
张来潜显然是知道陛下忽然召集群臣的原委,不过他懒得和这些大夫打交道,错身而过的时候,高恭知本来想和张来潜打声招呼,张来潜头也不偏,连一个眼神都没给他们。
马车内另外一个大夫气愤道:“这大司农未免太猖狂了一些,不过是仗着他姐姐得来的圣眷,先帝已去,他张家又能嚣张多久。”
高恭知摇了摇头,叹气:“当今皇上,也宠爱张夫人啊。”
那个大夫立刻露出愤怒羞耻的表情:“竟有如此秽乱之事,陛下实在有违圣人之道……”
张来潜走在他们前面,很快进了紫微宫前殿,皇上周镇偊高坐上位,脸色阴沉,手里握着一枚灰色的小石头。
旁边霍屹和李仪并排跪坐着,慕容远和赵平安也在,不过他们脸上都是一副看似镇定实则迷茫的表情。除了他们,三公九卿具在,还有更多人在往里走,来的人比早朝还多。
直到所有人到齐,李仪不着痕迹地拉了拉霍屹的衣袖,给了他一个眼神:陛下这是想干什么?场面也太大了。
霍屹眨了眨眼:窃换军粮事关重大,背后另有元谋,陛下要杀鸡儆猴。
李仪:……?
传达的意思太复杂了,他没看懂!
等所有人到齐之后,霍屹在进来的人中看到了一个熟面孔,赵承身着侍御史朝服,笔直地跪坐在廷尉身边。
“都到了。”周镇偊手里把玩着那颗奇形怪状的小石头,冷声说:“诸位爱卿,朕自登基以来,一直相信,诸公是大越的支架。虽然对北伐一事,诸位可能有不同的见解,但大家都是为大越百年传承着想,归根到底,都是自己人。”
其他人一句话不敢说,大殿之上一片寂静,周镇偊伸手指向王弼:“丞相,你觉得呢?”
王丞相谨慎地说:“陛下所言极是。”
“但依朕亲眼所见,恐怕有人不是这么想的!”周镇偊将手中的石头扔到王丞相面前,咯嘣一声脆响,王丞相抖了抖:“陛下这是何意?”
他确实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皇上的怒气,完全是冲着他来的。
难道皇上要在群臣面前羞辱他吗?!
周镇偊挥了挥手,便有内臣拖出来一个麻袋,用利刃割开,粟米混杂着小石头滚落出来。王丞相很快便想明白了,毕竟军中少点粮草少点衣物都是正常的。
但故意用石头替换,这绝不正常,找石头换成等量粮食那也是要费心力的,一般官员贪点军粮,何必做这么麻烦的事呢。
或许是因为克扣的太多了?但谁会需要这么多军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