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帝的恶毒白月光(194)

小路子战战兢兢,谢恩。

一路磕磕绊绊,终于回到盛京。

事先得到通知的文武官员,纷纷来到城门恭迎圣驾。

夹道的百姓们,都知道皇帝御驾亲征,打了一场大胜仗,弘扬大周国威,灭掉北梁部族,可谓是一血前耻,凤阳关城破在即,凤阳将军力挽狂澜的传奇事迹,早已从西北传至盛京,风靡市井。

最近坊间茶楼说书先生,最爱说的,便是凤阳将军故事!

女将军,多稀奇啊,自大周建国以来,从未有过女子被封为将军的先例!

想到这位传奇女将军便是出自盛京,盛京百姓们纷纷与有荣焉,想要一堵女将军的英姿。

女将军从前的恶劣名声?

那说书人都说了,县主过于卓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自然会遭到某些平庸卑劣之辈的陷害。

也不是没有过,从前县主唆使婢女杀害当朝官员之女一案,轰动整个盛京。

最后大理寺查出,县主是冤枉的,其实是叛贼林国公的手下所为。

“凤阳将军,凤阳将军……”

夹道的百姓们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惹得城门口的百官下意识皱眉。

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

听闻西北百姓们十分拥护楚长宁,甚至汇聚在城主府门口施压,使得皇帝退让,给了个有名无实的封号。

如今盛京百姓们也同样拥护她,甚至比皇帝更得民心。

“这帮头发长见识短的刁民,他们知道什么啊,要不是主子设计吓退北梁王,凤阳关早已被血洗。您才是最大的功臣。”

身侧的小路子愤恨不平,为主子叫屈。

程玄并不猜疑,也不生气,打断话:“好了,哪里有什么刁民,这些都是朕的子民。日后,朕要励精图治,为子民们谋求福祉,让他们日子过更好。”

小路子拍马屁:“皇上一片丹心,日月可鉴。”

车队前行至城门,百官跪拜,程玄乘着高头大马,点头:“众爱卿平身,子民们平身。”

有御林军在前头开道,队伍一路畅通无阻,去往皇宫。

见到马车内的楚长宁,没有盔甲,没有骑马英姿,夹道的百姓们些许失望。

入得皇宫,太后早已在慈宁宫等候,两年不见,有说不完的话。

这个外孙女小时被抱来慈宁宫,可以说是太后亲自照料大的,疼得跟心肝肉似的,一晃两年不见,搂着她又抱又看:“瞧着,身子更结实,这两年在西北有没有吃苦?”

楚长宁回:“没吃苦,皇祖母这两年在宫中,必是挂念我们得紧,日常安睡得可好?”

太后不想叫她们操心,手掌抚着她的脸颊:“好,都好,哀家身子还算硬朗。”

挑一些在西北发生的趣事,简略说着,不知不觉,天色黯淡。

在宫里歇过一晚,用过早膳,出宫,打算回公主府去召见人牙子,买些仆役。

等回公主府,发现朱门牌匾打扫得干净,一丝灰尘也看不到,里面进进出出的丫鬟仆人,忙碌。

爹爹派人把卖身契还了仆人,按理说,公主府应该布满蛛网,灰尘,这样的景象,跟想象的不一样。

似看出楚长宁的疑惑,护送她们回来的御林军统领学薛勉道:“皇上重新采买了仆人,将院子打理得干干净净,许多摆件儿还是两年前的老样子。”

楚若英盯着薛勉,掠过他身后的一大队人马,语气不善:“薛统领任务已达,可以带你的人离开,我就不多送了。”

薛勉微笑:“为保公主府安全,皇上特意命御林军看守,我的人,只是公事公办,请大长公主和驸马不要误会。”

长公主眉间蕴起愠怒:“说得好听,分明是把我们当犯人一样看守。”

命人合上朱门,长公主一甩广袖:“如今府内不知有多少旁人的眼线,日后说话都得小心谨慎着,真是不痛快。”

楚若英安抚:“莫恼,过日子寻个时机,一一打发出去就是。先去栖霞阁瞧瞧,把府中馈握在手里,才是正经事。”

父母去到栖霞阁,楚长宁则回自己的院子。

踏入府内,园子里的树木花草,回自己的拂月阁,寝室内的座椅摆设,果然都是离开前的样子。

有一瞬间,恍惚回到两年前。

不多时,宫里来人,说是明日将举办一场接风庆功宴。

这一日,大长公主料理着账册,和府内一应乱糟糟的丫鬟仆人。

府外,盛京官眷们听得公主府门外被御林军看守,心思各异,不免多想。

但人家幸灾乐祸,都只是在家里头说说,在外头,还是要顾忌些的。

偏偏有人,仗着与皇家姻亲,无甚顾忌。

“瞧瞧昨日公主府一家子多么风光,甚至风头盖过了当今圣上,殊不知功高盖主,自古惹得帝王忌惮的人,没一个有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