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尚书跟着劝诫:“永安伯言之有理,圣人云三纲五常,妇人三从四德,女子理应恪守妇道,是为正经。什么女将军之流,妄图骑到男子头上,不知所谓。”
陆续有臣子站队永安伯和礼部尚书的队伍。
亦有稀稀落落的武将,微弱地替兵部尚书知应。
下首的楚长宁端坐,面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仿佛事不关己。
同样楚若英一言不发,同这些古板争辩输赢,又有何好处?
若是皇帝连这点舆论都压不住,休想娶他的女儿,本来他们也不稀罕什么皇后之位。
帝王从龙椅里站起身,愠怒拂袖,冷笑着反问:“名节重要,还是性命重要?若没有县主,凤阳关等不到陇右大军支援,城门被破,北梁铁骑将会踏平整个西北,一路攻打盛京。
就是你们瞧不起的一介女流,披着铁甲握着铁剑,去到战场杀敌退兵。不止县主,西北普通百姓,乃至妇孺老者,纷纷拿起武器抗敌,保卫家国。
昨日盛京夹道高呼,连平民百姓都晓得她们是大周功臣,而你们这些握笔杆子的文臣,只知教女子守节守妇德,迂腐至极。
若命都没了,要那名节有何用处?名节不能阻止北梁大军进攻凤阳关,也不能护住西北百姓,没有人,比凤阳将军更有资格坐皇后之位。”
凤阳将军的封号,并非为西北武将所逼迫,而不得不妥协,没有人能够威胁到皇帝。
他亲口肯定,亦是心甘情愿。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尤其是当今这位,阴晴不定,叫人捉摸不透。
下面站队永安伯和礼部尚书的文臣,俱是战战兢兢叩首,异口同声:“皇上息怒。”
程玄的眼神锁定一人:“永安伯,比之老伯爷,真是叫朕失望。”
于两年前,老伯爷仙逝,嫡长子继任永安伯。
老伯爷一直不赞同先帝的赐婚,也不愿孙女袁圆进宫,等新帝另外赐下一门婚事,高高兴兴接下圣旨。
可惜继任的永安伯,似乎颇有野心,这些年一直对外称道女儿病重,将御赐婚事一拖再拖。
这些年,永安伯府一直小动作不断。
御花园发生的事情,瞒不过这座皇城主人的耳目。
老伯爷在世的那点情分,经不住被这伯府的人消耗。
听得皇帝点名,永安伯后背发麻。
程玄却再懒得看永安伯,抬手。
小路子会意,捧出早已拟好的圣旨,尖细的嗓音,逐字逐句念出,又清晰无比,响彻宴厅。
第99章 囚笼鸟雀 我阿娘,都是这么哄我爹爹……
等小路子念完圣旨, 宴厅沉寂一瞬,官眷们盯着大长公主府一家三口,见楚长宁顺从接旨。
抗旨不遵, 等于挑衅皇权, 是要掉脑袋。
知程玄不会真的砍她脑袋,可私底下如何不论, 大庭广众之下, 下一国之君的脸面, 实非明智之举。
私底下她可以使小性子,这样的场合,楚长宁只得收敛心思。
宴会还在进行, 在场官眷们一改先前不想同大长公主府有任何瓜葛的态度,热情似火, 连连道声恭喜。
身边突然多出一群阿谀奉承之人, 被同僚们恭贺的楚若英, 心情复杂。
等宴席散去,一家人退席走出宴厅,迎面撞上小路子, 说是太后叫她去慈宁宫,说会子话。
楚长宁同爹爹阿娘说道一声,这才随小路子过去, 穿过长廊, 打量周遭建筑,她狐疑地问:“这好像不是去往慈宁宫的方向?”
小路子含糊道:“等县主到了地方, 自然知晓,皇上还等着您。”
这般诓骗,令楚长宁皱了皱眉, 警惕地盯着前头带路的小太监。
直到站在某个宫殿门口,扫见牌匾上大书“景阳宫”三个字,仿佛心脏被人刺了下。
身侧小路子催促道:“县主。”
神思回笼,楚长宁咬了咬牙,踏入景阳宫,穿过园子,来到主殿,面前一道明黄身影背对着,头顶高悬“拂月殿”的匾额。
前世被囚禁在这一座宫殿的记忆,如潮水奔腾涌来,她脑仁被泉涌的记忆胀得发疼,拢在广袖里的手掌握成一个拳头。
“来了。”
听见身后的脚步声,明黄色背影转过来,目光由下及上轻扫,很是满意:“你能穿上这一身赴宴,朕很意外。”
她肯接旨,他同样意外。
本以为按她的性子,会抗旨不遵,没想到事情进行得意外的顺利。
对于接下来的安排,程玄不免有些犹豫。
他并非优柔寡断之人,只是迟疑片刻,仍是决意那么做。
楚长宁唇角讥讽:“说得好似我有选择的余地,皇上又不愿放过我,何必作出假惺惺之态,令人作呕。怎么,你又想把我关起来,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