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万里定山河(230)+番外
常歌稍进一步,围做一圈的魏国精兵当下后退。
“丁大头,左千秋,还有你,”常歌偏着头盯住某位魏国将士,“康良,我亲手招进来的……”他挨个点着最前一列魏国精兵的名字,从士兵面上震惊惶恐的表情来看,他说的一个不差。
“惊慌什么?现在,他乃楚将,而你们都是魏人!”刘复盛高声道,“我才是你们的将军,大魏的左将军!他早已不是你们的将领,已三年有余!”
“笑话。”常歌冷着脸,“在场,哪有什么楚人魏人,分明都是我大周子民!”
他这声一出,在场的魏国精兵神色复杂,兵刃也握得迟迟疑疑。大周开国上百年,虽分封六雄,但普天之下,皆为王土。率土之滨,皆为周民。[1]
更何况,天下苦战久矣,更苦将天下搅得愈发碎烂的大魏久矣。
见魏国精兵动摇,刘复盛愈发急怒,连声道:“拿下常歌,此乃军令!”
常歌径直打断他:“复盛将军,你不忠天下,反忠王权,这便罢了,为何,还要鼓动我大周子民陪你送死!”
刘复盛大笑一声:“笑话。现在是我识破了你的计划,将你十而围之!”他径直抽刀,“听左将军令!今日但凡敢向着常歌违抗军令的,此事过后,有一个,我杀一个!”
军令如山,魏国精兵虽有松动,但也不好径直违抗军令,正左右为难之时,常歌低低笑了一声。
“刘复盛……你真是,白跟了我这么些年。”常歌望着手中的弯刀,“‘十而围之’......你真以为,我会被你逼入绝境?”
苍凉秦岭之上,远远传来一声狼嚎。
“一小队楚军自秦岭南侧入川,你便以为是我的疑兵,你怎么就不多想想,或许,我是刻意要你发现,诱你带兵前来长安城?”
此言一出,魏国精兵愈发犹疑,有些将士甚至缓缓放下刀刃。
宫城殿上传来细微的踏步之声,黑夜中数十双幽莹绿光疾驰而来,不出片刻,宫道四围,竟被数十头大大小小的灰狼围满。
被如此凶兽居高临下地俯瞰,压迫感数倍增加,魏国精兵已不再将刀剑向着常歌,反而掉转身子,警惕着身后凶兽来袭。
“狼胥骑?”刘复盛低声道,“此处怎会有狼胥骑?明明当年……”
他赶忙掐了话头,却见常歌警惕扫视过来。
“听好了,刘复盛。”常歌道,“狼胥骑,只是第一道后手。冀州军前日已过平阳,不待日出便能压境;吴国军队业已北渡,盟国豫州家中也着了火;还有你们布在秦岭的主力军——”
若常歌所言为真,不知不觉中,大魏竟然被合围!刘复盛的脸色一点点变得难堪,说至秦岭主力军之时,他脸色猛地一白。
常歌低头,笑着摇头:“是如何蠢笨,才会将所有将士散于秦岭沃野之中。”
刘复盛哑声道:“你……难道你要放火烧林?!”
常歌轻缓摇头。
“八百里沃野,付之一炬,那我常歌便是伤财害民的千古罪人!刘复盛,你现在快马加鞭,强令撤军,还来得及。否则,我切入秦川的那队精兵,饶你有百万大军,也定是苦不堪言!”
刘复盛声音已干涩异常:“秦岭的那支小队……并不是你的疑兵!你……早已猜到我军主力所在何处!”
“当然。”常歌唇角勾出一个笑容,“那队‘疑兵’,是特意为秦川挑选过的,最适合山林作战的,滇南蛊宗锐士。”
大周平交州战乱时,曾与滇南交过手,当时飞鸟走兽,蛊蛇毒虫,遍地都是,大周险些吃了大亏,在场不少所谓“魏国精兵”都经历过那场战役,闻言都想起了那日那时之景,心中俱是一寒。
“现在,我再问一遍。”常歌背着手,缓声道,“在场将士,你们是从我,还是从他!”
一阵哐啷脆响,魏国精兵手中的兵戈,稀里哗啦摔了一地。
狼群则低吼着,缓缓迫近刘复盛。
“我还有最后一句,刘复盛,你仔细听清楚了。”常歌高声道。“我从不是什么楚将!”
“我乃大周昭武将军,常歌!”
灰狼自宫城墙头一跃而下。
*
作者有话要说:
[1]原句出自《诗经·北山》
第99章 太宰 “——王乃公器,当狠而无心。”
长安城宫城外, 太宰府。
司徒家数代辅政,太宰府修得高门大院,格外气派。只是偌大一府邸,黑灯瞎火, 竟无半点活气。
“魏王大人, 您的安息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