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青然根据任务内容和气象情况快速做出预判,制定救援方案,“30分钟左右到的救援海域,目标救助完成后飞往最近的第一附属医院降落。机长程青然,副机长崔超、方锌,绞车手周浩、薛又章……飞行医生江觅。出发。”
几人,“是!”
不到十五分钟,登机完成,崔超根据检查单配合程青然进行起飞前检查。
崔超,“协调电门、油门。”
程青然,“关闭。”
崔超,“燃油开关。”
程青然,“打开。”
崔超,“汽化器加温杆。”
程青然,“按下。”“……”
崔超,“起飞前检查完成。”
程青然,“起飞前检查完成。”
同时,已经通过绿色通道完成飞行计划申报的乔绿竹使用无线电向程青然发布飞行计划,“救援B-3201,使用跑道11/04。本场救援,修正海压1004百帕;气温12摄氏度;地面风向350度;风速2米/秒;能见度3500米……”
程青然一字不差地复诵,随后右手伸出舷窗,朝指挥人员作出起飞手势,在他的引导下操作直升机缓缓滑出。
飞行过半,程青然主动联系指挥处汇报飞行进度,并确认救助任务书无更新。
江觅在背靠她的位置坐着,通过无线电,她能清楚听到程青然的每一句话,即使看不到她的脸,江觅也能靠想象还原她的每一个神情——自信、熟练、运筹帷幄。
这里是属于她的天空,披着万丈荣光。
到达救援海域附近,周浩和王鹏打开后舱门,按照前期训练教授的内容指导方锌寻找救助目标。
门打开的瞬间,阴冷大风疯狂往里涌,江觅没有心理准备,一刹那猛烈的刺激让她呼吸困难,紧张感突然而至。
程青然明明看不到,却像心有灵犀一样,按着无线电说:“别怕,我在。”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像低缓耳语,顷刻便安抚了江觅的紧张情绪。
她没有去按无线电开关,而是迎着大风,无声地说:“我感觉得到。”
周浩和程青然搭档这么多年,头一次听她说这么有人情味的话,边留意周围的情况边笑,“你这是转的哪门子性?”
程青然一秒变脸,“任务期间,注意观察。”
周浩隔空给了她一个白眼,下一瞬,满脸严肃地说:“四点钟方向发现救助目标。”
程青然立刻掉头,同时汇报指挥处,“发现救助目标。”
另一边,王鹏提醒浑身紧绷的薛又章更换装备。
到达救助目标船只附近,周浩作为程青然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环境,指挥她将直升机悬停在最佳位置,然后同她确认,“可以放下绞吊吗?”
程青然,“可以。”
周浩,“绞吊放下。”
薛又章坐在舱门口,身体滑出,不断向周浩打着下降的手势。
程青然坐在驾驶位,偏头看了眼侧面。
茫茫大海,风平浪静。
什么时候大自然真这么容易相处了,他们这些人就‘可以’失业了。
薛又章下降到安全高度,周浩指挥程青然将直升机一点一点靠近救助目标,“前7,前6……前1,稳住,稳住……”
薛又章的身体吊在半空,被风吹得左右摇摆,连接他的这根钢索成了唯一的保护和希望。
这是没一个救生员都必须经历的‘无助’。
绞吊继续下降。
“救生员接触到生还者,开始实施救援,先救受伤目标。”周浩汇报。
江觅解开安全带,顺着门边往下看。
待救目标是事先安排好的两个假人,一个脸上贴着‘伤’。
薛又章按照已经烂熟于心的步骤,想将救生吊带套至贴了‘伤’的假人腋下。
无奈人在水中,无法着力,整个动作显得异常困难。
好几次,江觅看见他被翻扣的船身撞到,却还是不得不忍着疼在下一次继续坚持。
今天只是演习,挑最好的天气,把所有可能写进计划,尚且如此。
那真正的救援该多凶险?
江觅目光很重,她以前很喜欢大海的宁静,这一刻,她只能感受到渺小的无力。
无边大海静时绝美,一旦‘发火’,可以吞噬一切。
一旁,周浩和王鹏也看得面色凝重,生怕出一点意外。
终于,在薛又章在数次尝试后,成功用救生吊带套住了被救目标。
再三确认无误,薛又章示意周浩拉起绞吊。
周浩和王鹏绷着的气儿散了,前者汇报程青然后操作绞吊升起。
薛又章护着‘被救目标’在空中旋转,缓缓上升。
被救目标进入机舱后,江觅开始对其进行急救,薛又章则被再次放下,去救另一个目标。
整个过程非常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