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餐一顿,一家子挺着肚子躺椅子上,一点也不想动。
“芋儿真好吃呀!”
“咱们家也种吧。”
这个是四川的菜,不知道这边能不能种,明年天气热的时候可以试试。
“赵婶子他们是回哪里?”
“回沈阳,他们老家就在沈阳,那边也有干休所。”
“那我们要不要送点什么?”
“你看着办。”
“那我知道了。”现在这个年代送重礼肯定不合适,而且,物资缺的很,也没什么好送的,干脆还是送点吃的吧。
赵婶子年纪也不小了,干脆给做一些软绵绵的糕点,带着路上吃。
第二天,乔静安爬起床做了几锅鸡蛋糕,下午不早不晚的时候去赵婶子家,给送去。
赵婶子家正在收拾东西,屋子基本清空了,家具这些搬到郑大姐分的房子里去了。
没想到她还来送礼,赵婶子一阵惊喜。
“也没什么好送的,就送点吃的,赵婶子您明天路上吃。”
郑大姐爽朗一笑,“你做的东西可是柳婶子都认证的好吃的。”
赵婶子道,“可不是,咱们可是有口福了。”
见她们忙得很,说了两句乔静安就告辞了。
乔静安走后,赵婶子和郑大姐两人一边忙一边闲聊,“这贺家的小媳妇为人不错,都是一个家属区的,多来往。”
“可不是。”
送赵家走后,没几天大雪就下起来了,第二天打开门,院子里铺了厚厚一层。
第23章
“啊……”
乔静安一个没注意,三个孩子穿着一身秋衣秋裤跑出去,看到雪,兴奋的恨不得在地上打个滚。
“回屋穿衣裳!”
“不要,不要……”
三个孩子到处跑,乔静安根本抓不过来。死孩子,感冒了她要让他们喝一个月中药汤信不信?
乔静安气得朝屋里喊,“贺勋,你儿子要翻天了!”
贺勋听到叫他,一身厚实的军装走出来,瞪了一眼,三个孩子吓得一哆嗦,也不知道是被他爸吓得,还是冻得,反正一溜烟儿乖乖的跑回屋,爬回炕上捂着。
贺勋看她双手叉腰,脸上不高兴得很。笑道,“怎么样?你这慈母也有不管用的时候吧。”
乔静安走进屋,斜了炕上三个小萝卜一眼,“我今天很生气,今天你们就吃窝头配咸菜吧。”
老二立马从被窝里爬出来,讨好道,“妈妈,我以后不敢了!”
“哼,晚了!”
非要给三个小家伙一点颜色看看。
她说到做到,贺家的早饭就是金黄的窝头,配泡菜缸子里刚腌好的白菜,一滴油都没有。
平时被她好饭好菜养着的三个孩子,愁眉苦脸的吃窝窝头。
老三缠着她,“妈,我吃榨菜行不行?”
榨菜里面好歹有点红油,这腌酸菜除了酸就一点点咸味儿。
乔静安不搭理他,“将就吃吧,你看别人家里,窝窝头那都是全部是玉米面做的,硬的能当石头砸人的,我至少还给你们加了一点面粉,可知足吧!”
老三还耍赖,“妈,我以后肯定听话,好不好嘛。”
“撒开手,一点都不好。”
见最受宠的老三都不能让妈心软,老大、老二乖了,一口窝头,一口咸菜,好歹填饱了肚子,一句废话不敢说,穿上棉鞋乖乖的去上课。”
路上结冰了太滑,怕两个孩子年纪小,不小心滑倒,乔静安特意把他们送到山脚下才回家。
堂屋里放着以前买的那个土炉子,烧上火,一个大肚茶壶坐在上面,慢慢的烧着。
她常用的小桌子搬到旁边放着,把前两天剪裁好的兔毛和橡胶鞋底拿出来,堆在桌上。
贺勋托人找了不少皮子回来,她准备给家里人一人做一双手工版雪地靴。棉鞋还是不行,等雪再厚一些,孩子去学校上学,还没走到学校,鞋子都湿透了。
“乖乖在屋里陪着妈妈,等鞋子做好了,就准你出去玩。”
老三忙点头。
找出老三的鞋底、鞋面,钢针、粗线、钳子都放好。
这么厚的鞋底用手肯定是不行的,钢针戳进去,全靠钳子拉出来。
老三的鞋子不大,一个小时左右,鞋子就完工了。手伸进去试试,还挺不错。
往里垫了一双棉鞋垫,给老三试试。
老三穿上在地上走了两步,“妈妈,好暖和呀!”
还挺合脚的!
老三在屋里跑了两圈,蹭过来,“妈妈,柴火快烧完了,我去给你拿柴火吧。”
乔静安忙碌中抬头看他一眼,“去吧,一次拿一根。”
“好。”老三奶声奶气的答应一声,颠颠儿的跑后院去拿柴火。
乔静安不由好笑,手上继续忙着。
中午三人回来吃午饭时,她已经做完老大、老二的雪地靴,正好让他们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