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城给他交了清单,剩下的要去崇仁坊和袁掌柜对账,这才是细致活儿。
崔冕的践行宴之后,才是家宴,定在第三日出发。
家宴上崔老太太心情不好,满脸都是舍不得。
卢氏忙前忙后,崔晚跟在他身后,怕他也要出门。
崔老太太嘱咐:“老三在凉州这几年都没回来,如今你去甘州,也算是有个照应。”
崔冕却说:“我这次一个人先走,等他们陪母亲过了中秋,再出发。若是太平了,母亲也能去凉州看看。”
崔老太太慈祥的笑着说:“我自成年离开凉州,再没回去过。早已经不是……”
崔邺异样的看了眼老太太,她居然是凉州人。
崔冕教训儿女:“不可荒废学业,谨遵你伯父的教导,孝敬祖母知道吗……”
崔邺握着酒杯发愣,突然被他别有深意的看了眼。
他莫名的回视了一眼,崔鹏不明所以和他碰了下杯,笑说:“锦娘这些时日也快到了。”
崔鹏的家眷直到他的调任下来,才动身出发。
崔邺安慰他:“嫂嫂和孩子到了,到时候兄长可就能享天伦之乐了。”
崔鹏听的呵呵的笑,像是满心期待。
崔冕心里其实并不满意,但是宴上有老太太在,谁也不敢造次,都是以哄老太太为主。老太太遗憾说:“待柬之成亲了,这几个小子都成家了,咱们家也兴泰了。”
崔邺听的头疼,您有五个儿子,繁衍了这一群,已经很兴旺了。
卢氏显然和他想的不一样,笑着附和:“我也盼着,柬之何时能成家。”
崔邺见崔冕的眼神过来,立刻说:“今年把这事解决了。母亲不用劳烦,这几个月要操持弟弟的亲事,可不能马虎。”
愣是用崔敏的亲事打岔过去了。
陆益之离京的时候,陆家雇了武人同行,老爷子给他带了三个人。都被他拒绝了。
他只带了一个武艺不弱的随从。柳氏眼睛都哭肿了,他丝毫不为所动。
差人给谢奚送了信。
谢奚骑着马去送他,灞桥折柳听的风雅,可灰尘满面的灞桥,谢奚见他孑然一身,才十几岁的少年,就要进宦海拼杀,还是心里觉得酸涩。
将准备的包裹递给他,陆家的人会送他到东都,之后他带着一个仆人上船去往吴江。
谢奚原本准备好的那些冠冕堂皇的话,有些说不出口了。
有些遗憾的说:“还没来得及和你做朋友,一路保重。不管什么事,都没有活着重要。功名固然重要,但是实在没有,也能活的自在。我从南地来长安城第一天,就停了你的才名。长安城里的小娘子们当时痛骂我,名满长安的陆三郎。在我眼里,你一直是个很不错的人。”
陆益之看着她的脸,不知道她心里说这话的时候,有几分真心,但是他还是很高兴很高心。
“雀奴,我……”
他有很多很多的不甘心,很多很多的遗憾,但是眼下,都已经不能说了。
“待我归来,一定要请雀奴喝一次酒,品一次茶,去了看一次空寺辨经……”
谢奚看着他,伸开双臂,真诚的说:“来,拥抱一下。”
陆益之眼睛雪亮,含着笑,缓缓的走过去拥抱她。轻的屏住呼吸,在她肩上轻轻拍了拍,才放开。
谢奚目送着他:“去吧,一路顺风。”
陆益之执意说:“你先走吧。”
谢奚最后争不过他,先掉头离开了,等走出去很远,回头,隐约看到他还站在那里。
第92章 九十二 牛肉
等谢奚走后, 陆益之还在遥望,直到身边的人提醒他:“该启程了,再迟就不好投宿了。”
陆益之看不出情绪, 淡淡说:“走吧。”
他等了她一个上午, 直到陆家的人都回去了, 他还在等, 他相信雀奴一定会来相送。
等出发后,他坐在马车里, 问仆从:“交给你的礼安排好了吗?”
仆从简单道:“已经安排妥了, 待到生辰那日,就会送去。”
陆益之闭上眼, 再没说什么。
谢奚骑着马沿着东郊往回走, 可又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掉了头向北直奔而去。
崔邺在家里等了她一天都不见人, 吴媪说她收了信出去送人了,崔邺也没当回事,直到午后还不见人回来, 他就有点奇怪了。
明明吴媪说她什么都没拿, 他推门进去, 桌上放着陆益之的信,还是散开的。
他随手拿起看了眼。
挑眉半晌都没表情, 等从房间里出来,见王朗和吴媪进暖棚照看秧苗了。
谢奚等晚上才回来,她去北面跑马,跑了一天整个人累得有些散架了。
等晚上回来,鲁伯已经回来了,大家都等着她吃饭, 鲁伯和朱家父子在说田里的事,崔邺见她累问:“你送人送到东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