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炮灰养包子(282)

“孟大夫。”于四莲上前行礼,忙招呼着孩子们给孟茯磕头。“这是我家的三个娃儿,如今都给我姓,这是于小石、于小木,丫头叫小水。”

又道:“这吃也吃好了,歇也歇好了,我听玲珑姑娘说,你们这几天正忙着,那捡药的事儿我不懂,但秤杆我认得,让我们去帮忙吧。”拍着两个长得结实的儿子,“他们都是做惯了力气活的,孟大夫也只管使唤。”

孟茯想着那沈墨兰手上有伤,因此便让于四莲跟着她在一个摊位。

至于那于小木和于小石到底还是未成年的孩子,最起码孟茯是这么看的,哪里能要他们去扛草药?只让他们去负责独轮车。

那于小水,小姑娘家家的,孟茯便叫她跟着萱儿作伴。

只是院子里也待不住,没多会儿就出来跟着帮忙。

虽是两个小姑娘,但到底是多两双手,还是能帮些许忙。

单是这艾草叶子和辣蓼草,收了三天半,才全部收完。

孟茯有心将盘香工坊搬过来,那这些草药也不用往南海城送去了。

接下来歇了半日,孟茯便去药田里。

本来这石头县的老百姓们没有什么营生,就只能靠着这种植药草换几个银子,所以十分上心,连笪丹他们的药田也收拾得十分整齐,更不要提那药草涨势喜人了。

又何况艾草和辣蓼草如今真金白银换了银子在荷包里揣着,所以对待药田里还没收割的其他药草,就很是认真了。

见了孟茯也上前打招呼,龙胆寨的笪丹更是借着感谢孟茯给他妻子幽蓝治病为由头,朝她打听着盘香工坊的事情。

“我是听苏夫人说的,此事可是当真?”他们这些从山上下来的人,最上心的其实还是这盘香了。

所以孟茯这盘香工坊搬到石头县里来,他们以后买盘香是不是就会更便宜些?不但如此,听说还要招工,这也不是什么重活,男人女人都能做的,所以他想若是能将他们寨子里的年轻女人都安排进去,不下二三年,家里岂不是都富裕起来了么?

有了银子,不就可以送孩子们去南海城的书院读书了?

他们的瑶人和畲人的知识虽然也很多,但是如今要跟着汉人生活在城里,这城里还是得有他们的人做官,不然以后这沈大人走了,上头的官员不照顾着,他们被欺负了怎么办?

所以得有孩子去读书,将来考科举做大官。

他们这些瑶人畲人才还有个盼头不是。

孟茯颔首,哪里还看不出他的意思,又想到当初他们寨子是最先下山的,便也愿意给他这便宜好处,“场地已经看好了,正好需要些工人修葺工坊,你那里可是有闲人,若是不耽搁药田的活,你就找几个来。”

笪丹得了这话,顿时欢喜不已,搓拳磨掌的,“有有,夫人要一百个也能有。”

孟茯又问了些他们在山下的生活,按理也住了这么久该是已经习惯了。

山下水源干净,独门独户,而且考虑到他们的寨子群居习惯了,所以几乎每一个寨子的人都安排在一处街上或是小巷子里住着。

他们这些寨老的权力也都还保留着,就好似小组长一般,小事一般他们自己商量做主,若是遇着大事或是牵扯案件,还是得需要经衙门。

但除了上一次疯狗咬死人的事情,向来都平安无事,何况这城里居住环境好,染病的族人们大大减少,还不用防备着猛兽偷袭。

这日子过得好不快活。

就是读书问题,这县里汉人的孩子们都去私塾了,他也去问了,可是私塾里的先生教不了。

这也不怨人家,因为他们许多人都还不会说汉话,更不要说孩子们了。因此便壮着胆子朝孟茯问道:“我听这县城里的人说,这天下好多读书人都是沈大人家里教出来的,说什么最是博学多才的,既如此不晓得沈大人家里有没有会我们这些山话,又会说汉话的先生?”

想读书是好事情,孟茯倒是十分意外,笪丹居然还有这觉悟。“这我倒是不知晓,不过各寨子里的孩子们若是整日不上学,也不是一回事,此事我回南海城后,与我家大人询问一声。”

多半这样石头县只顾着抓经济,所以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读书问题。

经济虽然也要提上来,但是读书也很重要,是缺一不可的。

所以当皎月来找孟茯商量盘香工坊建造的事情,孟茯便提了一嘴,不过想到苏泊都要辞官了,便道:“罢了,你们也不用管了,左右你家大人也不打算继续领朝廷的俸禄了。”

“那是,我们仔细算了一回,苏家在京城里有的是名望,用不着我家夫君去挣,一年到头辛辛苦苦,还要看上司的脸色,才得多少俸禄?”说到此处,似乎发现这‘上司’一句说得有些出入了,便连忙改口道:“这一高兴,就有些得意忘形了,也不怪沈大人瞧不上我家夫君,做官这事儿他的确做不好,所以那瑶人畲人孩子们读书的事情,断然不要指望他,免得白白耽误了人家的孩子们好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