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炮灰养包子(56)

“我瞧你们也是好手好脚的,怎做起这样伤天害理的事儿,叫人家骨肉分离?”船家说罢,将这俩人贩子抬到自己的船上去。

到底惊了这一船人休息,孟茯牵着孩子同人家道歉,给了这人贩子方才所乘船只的船家二两银子,才回了原来的船上。

如今孩子失而复得,她是如何也不敢撒手,虽不是自己亲生,可苦苦难难一起相处了这么久,孩子又是贴心的,感情已经有了。

一家四口紧紧靠在一处,睡了一觉,醒来发现人贩子没在船上了,船上也少了不少人。

才晓得半个时辰前,经过上一个渡口,船家亲自将人贩子送去衙门了。

而这船并不是去南州,是往玖皁城去的。

玖皁城往外行个二十里,就是双燕关。

出了双燕关便是辽国了。

所以这玖皁城可以说是边城,正要打仗什么的,最先遭殃的就是那里。

更何况孟茯是要去南州找沈子房的,因此便同船家说下一个渡口喊她,她带着娃儿下船去,等返回的船直接去南州。

船家自然是应了的。

这船并不大,船尾上有一处煮饭的地方,另外还隔了个地方出恭。

只是恭桶满了,直接就倒在河里,这样一来船上倒没有那臭味。

而到下一个渡口,也要三天的时间。

孟茯想着三天就三天,也耽搁不了多久,只是白花费了些银子,但好在孩子们一个都没丢。

然第二天晚上,大家都睡下,船忽然停了下来。

舱板是关着的,孟茯因为坐在最前面,便借着板缝朝外看去。

只见着河面停着一艘大船,将许多小船都堵在这里,船上挂满了大灯笼,将这一片水域照得通天大亮的。

因为是一艘官船,小船们被堵住,也不敢吱声。

这时候船家打开舱门,孟茯也看清楚了船尾大灯笼上沈府两个斗大的字。

“这是哪位大人家的船,怎停在河面不走了?”因舱门打开,夜里凉风灌了进来,船舱里的人也醒来了,忙问着。

船家已经在外打探了一回,听着客人们问,回了一句:“是南州沈府的,听说是哪位老爷调到了玖皁城里任职。”

第33章

南州?孟茯不免是想到了沈子房。

不过这官船上的,必然是嫡系的老爷少爷,南家又是那样大的一个名门望族,旁支子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如何晓得他如今在何处?

而且自己平头老百姓,人家又怎么会屈尊降贵,一时也断绝了去打听的念头,想着很快就到下一个渡口,下了船自己去南州打听。

孩子们没见过这样的大的官船,这会儿都争相挤到舱门口看个新鲜。

大家看了一会,被官船上管事人喊过去说话的船家,借着那挨挨挤挤的小船回来,站在船头问道:“你们中间,可有会行医的?”

众人摇头,问着:“到底是怎么了?”

船家回道:“上头的老夫人白日里着了风寒,这会儿不好,船上的大夫又正好上个渡口下了船,这会儿才把大伙儿堵在这里,想找个大夫,大伙儿若是有懂得些道理的,都上去瞧一瞧,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何况不问结果,人家都是给诊金的。”

到下一个渡口,还得一天的功夫呢。

船上的老爷着急,下面的人才想了这个主意,就盼着运气好了,能在这些船上找大夫去。

颇有些病急乱投医的意思。

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样也不是不可。

听着诊金,孟茯有些心动起来,她手头的银子加上惠德给的,不过五十两罢了,一路用到如今,只剩三十八两了。

她还要去南州找沈子房,还要安身立命,这点银子哪里够?于是忙站起身来,“我家祖上是行医的,我虽专治些千金病症,但若只是风寒也能看一看的。”

船家听罢,连招手示意她出来,“那也行,我就想着你一个小娘子带着三个娃儿,靠着什么养活,原来是有本事的。”

说罢,又怕孟茯不放心孩子们,只道:“一并带着上去吧,上头的老爷是个贤惠的人,不会怪罪的。”

孟茯道了谢,喊了三个孩子紧跟着,一起跨过这些挨挨挤挤的小船到了官船下面,扶着□□上去。

她虽带着三个孩子,自己年纪又小,但因听她是专治妇科千金的,船家又一直作保,便没多疑,引着去了老夫人的舱房里。

三个孩子则是船家帮她看着。

到底是华贵的大官船,这舱房跟那地上的房子没个两样,门口站着一位三十左右的儒雅男子,身材高大,满脸焦急,见了孟茯有些诧异,“这位也是大夫?”

管事的拿船家原话回了。

孟茯这也才听出来,这位便是船主人沈大人,里头的老夫人是他的丈母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