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到了吉时,两个身着官服的人张贴榜单,从左向右,几尺长的金榜徐徐展开。
顾筱下意识屏住呼吸,她看见沈羲和的名字了。
是第一个。
铃铛认字不多,只管看着师父。
人群不时传来“中了!中了!”的声音,铃铛抓紧顾筱的手,“师父,中了吗?”
顾筱又看了一遍,就是沈羲和。
她抿唇笑了笑,虽然不是自己考的,可就是觉得欢喜,乡试第一名,是解元。
沈羲和连中小三元,往后才是青云之路。
顾筱松了口气,“中了,铃铛。”
人一窝蜂地往前挤,有人欢喜就有人愁。
数了半天,没见到想看到的名字,人都站不住了。
去年全国总共录了一千八百四十三名,襄城一省共一百一十二名,嵩阳书院便中了九十三名,其他府城省城中了十九名。
顾筱数了数,今年襄城录了一百三十二名,不少了。
沈羲和中了就行,不必管别人,顾筱拉着铃铛挤出去,“咱们去肉摊,多买点肉,晚上吃顿好的。”
铃铛摸摸自己的脸,她长胖了。可师父说这样好看,平时吃的就很好了,还要吃好的,“师父,我也有钱。”
“你的钱自己留着,现在不花以后就当嫁妆。”顾筱人逢喜事精神爽,正巧手上有钱,可以多买点肉。
吴婶是从大宅子赶出来的,会的手艺不少,做精致吃食,腌肉腌腊肠,各种小咸菜都会。
曹婶儿性子敦厚,是干活一把好手,把肉买回去,都不用顾筱操心的。
顾筱买了五斤五花肉,一扇排骨,六个猪蹄,还有两幅猪肝。
又买了两只鸡,两只鸭子,留着炖汤补身子。
肉买回去,吴婶就开始收拾忙过,该腌的腌,该炖的炖。
“姑娘,鸡鸭要不要买点药材放进去一起炖,给公子好好补补。”吴婶试探着问。
顾筱愣了一下,她不懂药膳,反正读书累,补就补,“药材你就去药房抓,银子不够了找我拿。”
吴婶点点头,在沈家规矩少,中午晚上忙,下午空闲的时候她就多做点活。
主子脾性好是恩情,她认真做事就好了,兴许老了能攒笔银子,买间宅子安度余生。
顾筱现在少管食肆的事,她洗了手准备晚饭,今天放榜,沈羲和兴许回来的早一点。
————
嵩阳书院
放榜之后,就有人把排名抄了,带回书院去。
今年襄城中了一百三十二名,嵩阳考中了一百一十一名,沈羲和在的学堂总共二十名学生,中了十三名。
沈羲和中了解元,这也算是意料之外的事。
姜鸣轩考了十七名,他没以为能考这么高,“羲和兄,多亏了你。”
若不是沈羲和,姜鸣轩坚持不了那么久,他跟着沈羲和,有股子冲劲,学什么都比着来,心也静。
跟他去沈家蹭吃蹭喝的也都中了,以后就有举人功名了。
沈羲和道:“不必,能中是你们自己文章做的好。”
他们心里还是有数的,从前问了沈羲和多少问题,若不是沈羲和,就算中,也不会考这么高的名次。
这些记在心里,以后跟着沈羲和,别辜负兄弟之情。
沈羲和看陈宁远也中了,排第六十七名。
他松了口气,中了就行。
回广宁他去看了陈宁远,陈宁远性子沉静不少,他说家里想给他定门亲事,他给推拒了。
不立业,不成家。
陈宁远倒也不是没忘记顾筱,年少情动,这都过去多久了,他想遇见一个自己喜欢的,也希望沈羲和能好好对顾筱。
沈羲和自然会,不用陈宁远说也会。
这时候顾筱应该知道他考中了,也不知道心里欢不欢喜。
学堂有十三个考中的,七人没中,有学业不精的,也有没发挥好的。
学业不精的就不用说了,贪玩享乐,也不准备再读了,没发挥好的想再等三年。
反正还年轻,再等三年,还有六七十的人年年考呢,何必怯懦。
只不过他们要离开学堂,不能在这儿了。
一下午,有人离开有人进来,先生也没上课,沈羲和见没什么事,收拾好东西就回家了。
姜鸣轩道:“羲和兄这就回去了,晚上还想聚一聚呢。”
“不了,我要回家,你们好好玩。”沈羲和笑了一下,背好书袋,小小应该做好吃的了,给他做的。
姜鸣轩咳了两声,“不如咱们买点,去看看弟妹?”
沈羲和:“不了,没问过不能往家里带人,我回去了。”
沈羲和急急忙忙地回去,一到家,食肆里不少客人,厨房还有香味飘出来。
今日放榜,稍微留意的人都知道解元是沈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