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一时忘了分寸,忘了他还不曾和身边这个姑娘坦白,便握住了温浓的手腕,将她带到栏杆边上。
只见天色昏暗下来的同时,京城以央正大街为中线,一家家一户户,渐次地亮起了灯火,星星点点,美不胜收。
尤其主街两侧均挂着灯笼,一个个的散发着明亮的暖光,瞬间亮若白昼。
没有站过高处的人不会留意到,京城昼夜交替之际,经历了由明至暗又由暗至明的过程,短短一瞬,历经至暗至明,足以令任何一个人为之动容。
有人喜欢看日出,有人喜欢看日落,他想带她看万家灯火。
尤其最近温家遭了些事,这样渐次亮起的灯火,或许可以让她心情愉快一些。
太子侧过头来,见温浓正看着远方,玉白的脸颊被灯火映得暖融融。
温浓看得专注,太子也看得专注。
看她小巧的起伏的鼻梁,红润的微张的唇,明亮的眼,微颤的睫,一切的一切都美好如斯,叫他不肯移开目光,不肯眨一次眼。
底下开始热闹起来,一道道人影在街上攒动。
明亮的灯火,热闹的人群,总给人以盛世之感。
喧嚣声传到上头,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只剩一点点余音。
温浓怔了一会儿,终于慢慢侧过头来看向太子。
也不知是不是她看久了灯火的缘故,她眼里的太子竟然没有收敛目光,微弯的眼眸被灯火镀上了一圈细细的金边,显出他特有的华贵来,又因为他毫不遮掩的笑意变得温柔。
这一瞬,温浓感觉到胸口吵闹的心跳声。
而这心跳又很快被天边的焰火声遮盖了过去。
第40章 求爱 我和表哥早就没有……
灯市, 是太子独有的浪漫。
或许没有那么多的巧思,却盛大又热烈。
底下来来往往的百姓在感叹于灯市的大手笔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仅仅是为了庆贺一个少女的生辰。
“好看吗?”太子还是没有移开目光, 就这么看着温浓, 眼里还蕴着笑。
温浓点头,却没有说话。
“我小时候也爱看这个,站在檀香寺的塔上往城内看, 灯火绵延数千里,一个看似小小的灯火, 其实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传来的。”
太子说话的时候,温浓正裹着他的毛绒绒的狐裘,只站着不动就已经显得乖巧可爱。太子问,“还冷么?想不想下去?”
温浓摇头,“既然吃食都准备好了,可不能浪费。”
她的目光才落到酒壶上, 太子便伸手去拎了酒壶耳朵, “温姑娘酒量浅, 只小酌一杯便好。”
温浓忽地想起太子曾送她好几大坛的果酒, 当时不解其意, 还当他是在捉弄她。于是出口相问, “殿下曾经赠予臣女许多的果酒,那些果酒都是殿下府上酿的?”
“正是。既然温姑娘喜爱, 便都叫温大人搬过去了。”
好, 破案了。
他还真是以为她喜欢, 才送那么多酒过去。
早该想到的,他在这些方面总是过于直白,又在其他地方扭捏起来。
譬如坦白这件事。
温浓一直在等他开口, 说他就是允之。
可直到从酒楼上下来,太子也不曾主动提及此事。
温浓就纳闷了,走在灯市上还出神想着他为什么不说,分明是这样好的时机。
因此在别人眼中,哪怕身边走着位优雅矜贵至极的公子,温浓也能一派淡定,甚至盯着灯笼走神,真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太子也顺着温浓的目光瞧过去,那是一盏胡萝卜形状的花灯,灯笼纸上了鲜艳的橘红颜色,倒是可爱。
“想要这个?”太子问道,心里则想,温浓不是最不爱吃胡萝卜的么,总说胡萝卜有一股让人难以忽视的怪气味。
温浓回神,碰上太子询问的目光,也不好意思说自己想得入神了,便顺势点头。
于是太子上前向店家买这个胡萝卜灯笼。
“公子,这不卖的。”店家答道,“您得在我这儿抽张纸条,完成了上头写的事,这灯笼才能给您。”
奇妙的是,他一说完,周围便有人驻足而笑,且还是那种看好戏的窃笑,像是有人被坑过而后盼着其他人也被坑一回的神情。
太子显然也感到了不对劲,和温浓对视一眼,而后小声和店家商量,“店家尽管说个价,我多出银子就是。”
店家还是摇头,“公子,您瞧着便是不差钱的主,可您也得守规矩啊。”
温浓听得扑哧一笑,没想到太子殿下在他自己举办的灯市里头还被人劝着要守规矩,想要个灯笼都不成。以往哪个朝代的太子殿下像他这样?简直一点身为太子的特权都没有。
要换做别的姑娘,大概也就善解人意地说不要了,但温浓天生促狭,再加上太子总也不坦白,于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合掌作央求状,“公子,我好喜欢这个,它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