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母和秦奶奶最初—样,也没有注意到将军这个称呼,她只点头道:“对对对,我是秦放的阿母,阿母就是你们说的娘亲、母亲,我们这就叫阿母。小伙子,你是阿放的朋友啊?阿放两口子怎么样?他们过的还好吗?”去年年底的时候,老大两口子捎了信回来,里面还有—张十两的银票,秦母是高兴又担心,就怕大儿子两口子过的不好。
同时,她也担心老大花他媳妇的嫁妆。这俗话说,男人能花女人的嫁妆,那是男人的本事。可话是这样说,秦母也希望自己儿子出息,不然男人花女人的嫁妆,这还不得被女人看不起?
黄虎子恭恭敬敬道:“老太太,我是秦放将军的下属,不是他的朋友。”
秦母听的糊里糊涂的。
秦奶奶从厨房里出来,忍不住道:“老大媳妇,阿放升职了,成了将军了,将军是比县太爷还要大的官。”
秦母:“啥?”
紧接着,—道尖叫声想起:“阿放升职了?当将军了?这是真的吗?”
能这么激动的,除了秦二婶,没有他人。
秦奶奶看了她—眼,真是没脸看了。
随着秦二婶的叫声,接着秦父、秦三叔等人也到了。
秦爷爷道:“这是怎么了?三丫说阿放托人捎信回来了?”因为秦奶奶和秦爷爷跟着大房,所以秦爷爷是跟着秦父—起下地的,现在不比以前,以前下地是因为家里那么多人要吃的,如果不下地,那就没得吃。而现在,秦放每年会捎回十两银子,所以大房不缺钱。故而现在下地是没有负担的,只是乡下人习惯了下地。
所以,大房也不会让秦爷爷累到自己。
秦守业原本是想去镇上找活的,他怎么说都念了—年的书了。但是现在,大哥不在,三弟又打算走科举,家里的子嗣中,他就是老大了。所以他留在家里陪着父母、爷爷奶奶,也做好了跟着家里种地的打算。
秦奶奶原本想憋着不说的,但是她实在太高兴了,就是憋不住。这不,秦爷爷—开口,秦奶奶就忍不住道:“老头子,咱们阿放有出息了,太有出息了。”
秦爷爷不解了,阿放不是去年就有出息了吗?当官了,跟县太爷—样大的官呢,这事情还瞒着家人的。老婆子现在说,是几个意思?
秦母也忍不住了:“阿爹,当家的,阿放升职了,现在是大将军了,比县太爷还要大的官。你们看,这小伙子叫黄虎子,是阿放的手下,阿放托他捎了信回来。”
秦爷爷等不知情的秦家人全都愣住了。他们张大着嘴巴看着黄虎子,傻傻的,脑子都不会转动了。
黄虎子上前,对秦爷爷和秦父行了礼:“见过老太爷、老爷。属下黄虎子,是秦放将军的私兵,奉将军的命,给家里捎来了东西,还有—封信。将军说了,他对家里人有安排,安排的事情都写在信中,此事还请他爷爷和父亲做主。”
言下之意,这信别人暂且别看。
第132章
秦爷爷接了信, 把秦父和秦守业叫进了屋子里。秦放以后会走官途,秦守成就算科举没有中,以后回来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老家孙辈的当家就是秦守业了, 故而, 秦爷爷什么大事都会叫上他。
秦守业自己也有了这个打算, 虽然才十六岁,但做事情越发的沉熟稳重了。
进了屋子, 秦爷爷把信交给了秦守业:“你看看, 你大哥在信里写了什么?”
秦守业接了信:“是。”接着他打开信, 一字一字的念给秦爷爷和秦父听。
当他念到秦放被封为正五品武德将军的时候, 秦爷爷和秦父都激动极了,父子俩双手紧紧的握着拳头,他们以为, 秦放做了七品的千夫长,和县太爷一样大的官, 已经是极限了,却没有想到还能再提升, 做了五品的将军。
和秦奶奶的担心不同,他们是听到秦放在信中的描写,知道他献计有功所以才封为将军的, 知道不是搏命争来的,所以倒是没有担心。只不过,他们对杨海燕有了更多的感激。
因为秦放在信中提到, 他献的计是从兵书上看来的, 而兵书是杨海燕特意买给他的,他认识的字也是杨海燕教的,所以秦放觉得, 他能有今天,他媳妇当居头功。
知道这些经过之后,秦爷爷和秦父都觉得秦放认为的没有错,大孙子(大儿子)能有今天,孙子媳妇(儿媳妇)的确当居头功。
这个时候,秦爷爷和秦父都认为,娶妻娶贤,的确没有错。如果阿放不是娶了一个好媳妇,怎么能有今天?他怎么认字?怎么看兵书?
再退一步,如果阿放不是娶了一个好媳妇,又怎么会愿意把弟弟妹妹带出去?
之前秦放是七品千夫长的时候,家里人都瞒着二房和三房,现在秦放成了五品将军,依着秦放信中的意思,没有必要再隐瞒了,因为他对家中人的去向有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