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古文女主对照组(326)

百里村这会儿正在举办流水席,秦放虽然不在,但是如此光宗耀祖的事情,族老和村长都知道了,流水席自然要办。而且,这流水席还办的非常的丰盛,也亏的秦母有钱。去年老大夫妻俩回边关的时候,留下的百两造房子的银子,还剩下三十两呢,加上去年年底捎回来的十两孝顺银子,秦母手中的荷包也是鼓鼓的。

“秦放阿母,真是恭喜你们了,秦放这孩子小时候就机灵,一看就是个有出息的,没有想到现在成了大将军了。”

“可不是嘛,有道是三岁看老,我以前就看秦放是个能干的。”

“秦家这是改换门庭了,以后就是官家了。”

“据说秦放这个大将军比县太爷还要大啊。”

“那今天县太爷会来吗?”

“秦家没有请县太爷吧?”

秦家的确没有请县太爷,县太爷原本也不知道这件事,毕竟秦放不是走武举的路子,他这样升官的朝廷又不会公开,也不会把消息传回老家,所以县太爷怎么会知道?

而且,秦家也不是那等喜欢宣扬的人,这次的流水席除了村里人之外,就是秦家的亲戚了。

但县太爷还是知道了,因为京城里宣圣旨的人来了。

百里村的人这会儿正在吃饭,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还非常的热闹。正当这会儿,有一群人来了进来了,为首的是衙役。县衙的衙役穿着衙役的衣服,所以很打眼。衙役一进来,把里面的人都吓了一跳,有的人甚至嘴巴里的菜都还没咽下去,就这样惊呆的看着。

有人开始窃窃私语了:“衙役怎么来了?”

“秦家不会犯事了吧?”

“秦放可是大将军,比县太爷还要大的官?”

“那肯定是秦放犯事了?”

“谁知道啊?”

秦家人也很不安,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最后秦爷爷上前,打算去询问的时候,只见衙役站定,并没有说话,院子门口倒是又有人进来了。来人穿着官服,一看就是当官的。

“县太爷……”村长大叫一声。别人不认识县太爷,但是村长认识啊。村长忙从人群中出来,走到县太爷面前,“草民见过县太爷。”

大家一听村长说这人是县太爷,又见村长跪下了,也纷纷站起来,准备跪下了。

县太爷赶忙道:“大家不用多礼,先听我说。”

顿时,准备跪下的人打住了,县太爷的话,村民们还是很会听的。

县太爷看了一圈:“请问这里是秦放秦将军家吗?”

众人一听,纷纷让开,看向秦家人。不过从县太爷的问话中,他们也听明白了,秦放好像不是犯事,县太爷好像是来庆祝的?

秦爷爷走到人前,恭恭敬敬道:“草民是秦放的爷爷,见过县太爷。”

县太爷上前一步,赶忙扶住他,没让他行礼。县太爷跟着道:“老爷子不用多礼。秦将军功在社稷,立了大功,皇上封了秦太太和秦老太太诰命,眼下宣传圣旨的官人正在外面候着,本官去请人进来。”在齐国,官人即官者,就是太监,太监又称宦官,故而有官人、官者这一称呼。

很多老百姓不知道一些诰命是什么意思,但是在百里村知道诰命意思的老百姓还是挺多的。因为百里村有童生,有读书人,所以大家闲谈的时候也会谈到秀才、举人当官的之类的。故而知道,家里儿子如果有出息了,当官了,是可以为母亲请封诰命的。

不过,诰命极少会请封给祖母的。

秦爷爷对这方面也是有些了解的,去年孙子回军营之后,知道孙子成了七品千夫长之后,秦爷爷就经常向童生了解一下官场的事情。虽然童生知道的也极少,但是好歹也比秦爷爷知道的多。

“这……”秦爷爷都傻了,大孙子为他阿母和奶奶争了诰命?还是两个?这是多大的官啊?秦爷爷有些反应不过来,他看向黄虎子。

黄虎子上前,扶住了秦爷爷:“您别担心,将军这次的确是立了大功的,咱们先请官人进来。”

听黄虎子说大孙子的确是立了大功的,秦爷爷就松了一口气,他对县太爷道:“多谢县太爷告知,有请官人。”

县太爷看了黄虎子一眼,对大家道:“官人携圣旨而来,大家退让。”

接着一名太监举着圣旨进来了:“圣旨到,秦放之生母秦李氏接旨。”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接下来太监念了什么,大家听不懂,秦母也听不懂。太监念完了给秦母的册封圣旨,又念了给秦奶奶的册封圣旨。念完之后,看着她们道:“两位孺人,请接旨。”

秦母慌慌张张的道:“民妇接旨,谢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