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小瓷和顾小多也表示自己会听话,苏南便同意了。
第二天一大早,苏南和朱二嫂就出发了。
到了打棉花的地方,苏南就把棉花放下,交给师傅。
师傅接过棉花,先放到秤上面过了一下,“棉花十二斤,打什么样的啊?”
“打两床六斤重,长一米八,宽一米五的被子。”苏南说。
“好,等着吧!”
打棉花被要弹,弹松暖了还要压线,反正一床被子打下来,没个几小时是搞不定的。而且一打起来,棉絮满天飞,声音又嘈杂的厉害。
苏南等了一会,觉得脑袋被吵的疼,就想出去转转。
朱二嫂拉住了她,“你去哪?”
“我去外面看看。”苏南说。
朱二嫂眉头一皱,“看什么看,外头有啥好看的。”
眼见着苏南还不明白,她把人拉一边,小声的说,“你这要是走了,一会人家师傅扣你棉花了咋办啊?”
苏南,“不,不能吧?”
“怎么不能?”朱二嫂就数落起来了,“就算不扣,拿死棉塞里面,换你的新棉,咋办啊?”
还能这么操作?苏南算是开眼了。
好吧,为了防止弹棉被的师傅做手脚,苏南只能继续等下去。
从上午等到下午,肚子早饿的不行了,两床棉被才总算是打好了。苏南给了钱,把新被子叠进布袋里,准备回去了。
一出来就是大半天的功夫,家里三孩子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苏南心里头担心的厉害。
朱二嫂就说,“你这是瞎担心,出门的时候不是给她们做了吃的吗?”
“可那是早上做的,这会怕是凉了。”苏南说。
“凉了就自己烧火热一下。”朱二嫂不以为然,“都五六岁的孩子了,自己热点东西还是会的。”
苏南不说话了。
总不能跟朱二嫂说,哪怕孩子会烧火热吃的,她也不放心吧!
话不能说,不过苏南加快了步伐。就这,朱二嫂还在路上一个劲的说苏南,“惯孩子”。
苏南想说,也就是这年代 ,普遍孩子打小就得学着干活,帮家里的忙。这要是放在后世,那得被人喊虐待孩子。
紧赶慢赶的,总算赶回了家。结果一进门,就对上了三张哭的跟个小花猫一样的脸,以及被翻的乱七八糟的家。
朱二嫂家的顾翠娥,这会也在这边。一见着苏南和朱二嫂回来了,立马气的直告状,“顾奶奶和国华叔趁你们走后,跑家里来翻东西了。”
她为了拦人,还被顾国华推了一把,撞到了腰上,这会还疼呢!
朱二嫂一听撞了腰,扒开自己闺女衣服一看,只见腰上果然青紫了一片。气的朱二嫂跑对面屋破口大骂。
结果,对面屋的顾老太和顾国华学起了昨天的苏南。来了一个大门紧闭,任外面的人怎么骂,门就是不开。
实在受不住了,就隔着门跟朱二嫂对骂上几句。骂朱二嫂和顾翠娥,“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朱二嫂气啊,偏生又拿两人没办法。最后狠骂了几句,一脸难看的带着顾翠娥回去了。
对着这样的事,苏南也气的厉害。自己不过就是去外面弹个棉花,顾老太和顾卫国就敢跑屋里来抢东西。
她盘点了一下,除了做被子的那些棉花,留在家里的棉花也好,布也好,全部都被翻走了。
哦,还有没吃完的那点肉。
气的狠了,苏南直接就跑队上告状去了。
“你告你婆婆和小叔子做贼?”
“对。”苏南说,“告的就是他们。”
大队长顾卫国把眉头深皱了起来,“行了,你回去吧!”
“为什么要我回去。”苏南不肯走。
顾卫国就说,“咱们村,历来就没有媳妇告婆婆的。”
“没有就不能告吗?”苏南反问,“我们现在分家了,分家了就是两家人。她带着她儿子跑我家里来抢东西,那就是犯罪!”
顾卫国一听,生气了,“你这人怎么说不通。”
苏南也被气笑了,“我被抢了东西,我还不能告,我就只能吃哑巴亏,才算是说的通吗?行,队里不帮我,我去别的地方告!”
说完这话,苏南抬脚就要走。
眼见着人真的要走了,顾卫国急了,赶紧拦住人,“你要去哪?”
苏南就说,“队里不帮我,我就去公社,公社不给办,我就去公安局。我就不信,没个地方可以申冤告状了。”
“你这人怎么这样,油盐不进的。道理都说不通。”顾卫国数落苏南。
苏南冷笑,没答话,就这么看着顾卫国。
大概是知道了苏南非告不可的态度,顾卫国没法子了,只能跟着走一趟。
到了顾家,顾卫国就找到顾老太,“婶娘,赶紧的,把从南子那屋拿的东西,给人家还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