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偏偏就有某一个国家,明明自己是个鸡蛋,还就喜欢硬和石头撞。
二月初的时候,韩国割让八城,援军十二万,只等到秦军出了函谷关,韩国便会按照约定,发兵支援周王室。
为了对付秦国,虽然韩国是又割地又发兵,但是想出这个计策的韩王,却很是沾沾自喜。
就在驻扎在新郑附近的大军也准备拔营西进前一天,那天的朝会上,满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韩王和他的那群班底大臣,满以为自己想出来的,是一条可以让洛阳周室牵制住秦国,使韩国一劳永逸的妙计。
熟不知,就是因为这条荒唐的“良策”,才将韩国拖向了毁灭的深渊。
面对满脸得意的韩王,韩非却始终一言不发。
朝会终于结束后。与韩非一起回去的路上,李斯突然问道;“师兄有什么打算?”
“大军一旦西去,我便要与大军存亡,如果兵败,韩非也会战死沙场。”
“如果大军不会西进呢?”
“王令一出,城外大军哪有不遵从的道理。”
沉吟片刻后,李斯接着问道:
“宫中禁卫有多少?”
“为了凑齐十二万的大军,现在宫中剩余的禁卫不足千人。”
将坏中的铜牌递给韩非。李斯说道:“师兄,拿着这个牌子去储墨阁,自有五百武士听命于师。”
韩非顿时明白李斯话中的意思,看着手中的铜牌,韩非有一肚子的疑问,现在却已经来不及问出,现在韩非考虑到的,是另一个问题。
“那……城外大军?”
以韩非的身份,可以暂时稳住城外的大军,倒是能够进入王宫,也只有韩非,为了韩非,这个险,李斯是一定要试试。
“我去稳住。”
===
再次迈进太子府中的大门,李斯的心情是从未有过的沉重和忐忑,如果他此行的目的无法顺利的达成,他和韩非所密谋的必定会暴露,那个时候……他就只能和韩非一起逃出韩国了。
在得知太子殿下正在书房看文后,李斯努力让自己放松下去,往书房走去。
到底能不能说动韩安,李斯自己心里也没有底,他只能赌一赌,韩安对自己,到底是有多么在乎了。
书房中,韩安正在读书,却突然听见了房门被推开的声音,他抬头正准备斥责,但看清了眼前的人后,已经溜到嘴边的话却已经被他生生咽了回去。
“先生,你,你怎么来了?”
韩安赶忙起身,诧异问道,自从那天之后,李斯对他的态度,可能说是既恭敬又疏离,除了平时教授功课的时候,李斯也根本没有主动来找他。
所以,李斯这样突然的出现在太子府中,又怎么能不让韩安又惊又喜。
而更让韩安诧异的是,李斯刚刚进门便对着自己弯腰说道:“斯有求于太子。”
“先生有什么话不妨慢慢说。”从来没有见过先生这幅模样,韩安赶忙将李斯扶起。
“斯来找太子殿下,是为了借一样东西。”
“什么东西?”
“能够调动全国兵马的,兵符。”对上韩安的双眸,李斯一字一句缓缓说道。
第20章 一夕之欢
李斯这话,让韩安的脸色一白,他稍稍后退半步,讶异问道:“兵符?明日大军即将西进,先生借兵符做什么?”
“斯借兵符,就是为了那十二万的大军。”盯着面前的少年,李斯继续说道:“与秦国的这场仗,韩国必败。”
纵然韩安一直爱慕着李斯,但听到这话,他也不由脸色一沉。
“大军未发,先生就妄言此仗必败,到底是何意思。”
“秦国的领兵的是老将蒙鹜,虎狼之师,当今名将,反观周室,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秦国对洛阳周王室,是势在必得,韩国如果贸然出兵,必定会沦为周王室的陪葬啊!”
这一仗,韩国必定会败吗?
韩安想起自己曾经远远看到过秦国的军队,只要看到敌人,秦兵就会挥舞着手中的武器冲上去,他们的腰间挂着是敌人血淋淋的头颅,或许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秦国虎狼之师的名声,就开始流传开来。
李斯的一番解释,说的是殷切而又诚恳,也让韩安意识到了自己,包括韩王没有想到的一个问题。
现在的韩国,就像是一颗鸡蛋,拿鸡蛋去碰石头?结果可想而知。
“我这就进宫觐见!”
“太子殿下,已经来不及了,大军明天一早就回出发,如果韩王不听劝谏,十二万大军就要去白白送死了!”
“即使得了兵符,又能拖上多久呢?”
李斯的眼眸微微垂下,他不能告诉韩安,他借兵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暂时控制那十二万的大军,也是为了颠覆现有的韩国政权。